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简 介
一、企业沿革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隶属于中央直属企业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历经哈尔滨锅炉厂二车间、哈尔滨锅炉厂阀门分厂、哈尔滨哈锅阀门开发事业部、哈尔滨哈锅阀门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哈锅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等几个发展阶段,至今已有五十四年设计、制造各类阀门的历史。公司拥有国内一流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加工设备,是设计、制造中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火电、核电等领域配套阀门、减温减压装置、水位测量装置的专业厂家。
1994年哈电集团股改成立了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上市,于1997年用募集到的第一笔资金投资注册成立了哈尔滨哈锅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规模和水平,打下电站阀门行业技术领先、设备工艺一流的基础,被称为公司的第一次跨越。
2007年末,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满足企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为需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对公司进行了资产和业务流程重组,将其改组为由哈动股份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同时以总投资1.7亿元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新征用土地6万平方米,建设高端电站和核电阀门制造基地,预计2009年下半年将全部搬迁投入使用。
二、技术研发
哈电阀门公司作为电站阀门的研发、制造基地,完成了300MW~600MW亚临界、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研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攻关任务。具有多项获奖产品,其中全量型安全阀、电磁泄放装置等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奖、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截止阀、止回阀、堵阀等系列产品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高温高压大口径锻焊闸阀、T967Y-25调节阀、A49Y-PW5414V高压冲量安全装置等被评为省部优产品。公司产品除为国内各电厂和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配套外,还远销到日本、印度、越南、印尼、巴西、土耳其、缅甸等十几个国家。
公司可以按GB、ASME、JIS等标准设计、制造标准和非标准阀门,主要产品:安全阀、泄压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水压试验堵阀、调节阀、减压阀、抽汽逆止阀、真空截止阀等,公称直径:DN4~DN1000mm(NPS3/8″~40″),压力等级:PN2.5~PN42 MPa (Class150~4500),共计24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
2008年7月,国家核安全局通过了对公司《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学科证申请资料》的初审,并正式受理公司申请,立项审查。
2008年,公司完成岭澳核电站二期常规岛配套安全阀、泄压阀和超临界机组配套的主给水大口径锻焊闸阀DN400

N42的研制,并在江西瑞金350MW超临界机组上取得了使用业绩。
三、未来发展
2007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在国内同行业中位稳居前十名,利润总额居第四位,公司的销售业绩连年快速增长,近几年的年增长率均超过20%,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约30%。
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阀门专业生产公司,靠科技做强,靠管理做大,靠文化做久,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既定目标。根据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整合内外资源,立足于目前的常规火电产品,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阀门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在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上有新突破,三年销售额达到五个亿,五年达到十个亿;2010年之前进入核电、石油化工等新兴领域,完成软件设计的更新换代,2011-2012年在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合资合作
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阀门设计和制造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上下游不断扩充研发,使阀门公司成为国内唯一的生产火电厂安全阀基地。
1984年引进日本光辉株式会社锅炉蓄热器配套AVA调节阀的设计、制造、检验技术;
1985年引进日本冈野亚临界机组配套的全量型安全阀、电磁泄放阀的设计、制造、检验技术;
2008年与法国万纳托(Vanatome)公司洽谈核电阀门技术引进/合作事宜,并达成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意向。
2008年与日本东亚阀门株式会社(TOA)洽谈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的技术引进/合作事宜,并达成首先以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抽汽逆止阀进行合作的意向。
五、企业文化
公司本着"用户至上,创新求实,作业精细,产品一流"的宗旨,奉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人才、信息、质量、效率竭力满足阀门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客户 客户的满意与成功是度量我们工作成绩最重要的标尺
员工 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员工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就是公司财富的增长,员工的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平是公司经营业绩的具体体现
产品 不断创新的产品是公司发展的轨迹
质量 产品及服务质量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品牌 品牌是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一面明镜
市场 寻找、开拓最适合我们的市场并力争取得最高占有率
管理 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方针,人性化、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