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7|回复: 2

大师不是年年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2 05: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师不是年年有


[ 2006-11-17 23:58:00 | By: frank ]

高行健得奖那年,朋友L路过海盐,当年的诺贝尔奖这个话题肯定是不会错过的,我说可能是我们视野太狭窄了,只看到华语的几个作家和更可怜的那几个长篇,其实华语文学并不比世界上其它默默无闻的民族的文学成就更大,也没理由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你什么时候关注过瑞典的,现代俄罗斯的,现代印度的,特别是一些在政治上的小国家,他们的文学就更少人去关注了,究其原因无非不是文化强国,鲜有大师问世。

诺贝尔奖年年颁,大师却不是年年有,近些年得诺奖作家走马灯似的,得奖作家没得说,都是当今最有功力的作家,只是大师不是年年有。那么多诺奖作家,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依然奉为经典的也就那么几个,倒是一些成就斐然,早已成为经典的大师却与诺奖失之交臂,像可以称之为作家的作家的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这些大师,为后继打开一个个全新的世界,同时也成为后来者无法轻易跨越的大山。

还在世的昆得拉,以他创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学成就,得个诺奖应该没有一点问题吧,可是昆得拉年年被提名,年年不得奖,评委对于那些呼声很高,年年被提名的作家,一次错过,以后也可能因为评委会的权威而不得不放弃。

这是个小原因,还有一个大原因,那些开先河的大师总是超前于时代的,我们这个大的人类群体总是要等到若干年后,才能发觉那些天才们打开的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妙,当然,等我们发现这片天空的时候,它的主人却是先我们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06: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作家拿不到 诺贝尔文学奖,不在于华语不优秀,不在于中国文化不够深厚。

在于什么?在于华语最大的群体并不允许百花齐放。战国时期的 诸子百家,当今是决不会看到。

大家都说一样的话语,都表达一样的思维, 能拿奖才是天方夜谈。

小国小作家拿奖,不在于小,在于精,在于新,在于思想碰撞,在于心灵冲击。

华语最大最强的群体,恰恰缺乏这样的思维。 百年不拿奖,也是预料之中。

不过也可以说句 自欺欺人的话,“那么多名家不是也没拿到奖吗!” ,呵呵, 可以自慰啊。

不过,人家没奖,但奖在人心。我们呢???冷笑若干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0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其实是拿过奖了,不过也实在说明不了什么,高的代表作读来不算差,但整个华语世界还是相差人家太远了,白话真正的发展时间算下才半个实际(上世纪20年代到45年,在80年代到现在),不论是玩主义还是玩文体,人家百多年前玩腻了华语才开始学习,光学主义和文本也没用,社会还落后呢,人家之所以玩出那么多主义和文本,无非是社会发展到相当复杂了,传统的手法已经玩不转了,只好尝试新法子,相比之下,大陆社会才刚开始复杂起来,华语文学还很有的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