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涛
1996年7月,我来大亚湾报到;2004年7月,我去英国出差。这一来一去间,整整八年!
1996年7月18号,第一次出远门的我,走出深圳火车站,马上迷茫地不知东南西北。从火车站坐公共汽车到长城大厦,给一家带小孩的人让了个座,就幸运地碰到了一个
核电人,陈莹陈大姐。听说我是来报到的,不知道怎么到工地。陈姐亲自把我送到了班车点,才回家吃午饭。7月20号报到那天,是我18岁的生日。
2004年10月,我已经在英国出差三个多月。在核电的爱人转给我一个核电“峥嵘岁月”征文启事。来深圳报到那天的情景,马上鲜活得像昨天一样,浮现在眼前。陈姐领我到发车点,张工接我到01楼,当时的领导李科长带我到电气科的各个办公室。
那一声一声“好好干”依然回响在耳边,2004年,我已不再青春如当年。青春最美好的八年,献给了核电!
我庆幸自己分到了核电。从碰到陈姐那刻起,就感受到了核电人的亲切、热情;分到维修处电气科,李科长给我一番激情洋溢的鼓励后,把我分到了高压班,幸运地分到了为人一流、专业一流的老张工张小重手下;幸运地得到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师父:周伟。一连串的幸运,让我在幸运中把青春献给核电。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只是懂得书本上的一点理论知识。班里的老师傅们都热心指点,特别是师父周伟、老师傅张明(现在已经是准备科的头了)教给我很多有用的知识,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他们用心地教,我也卖力地学。不懂就问,看懂的赶紧记下来。那时候,新员工每周要写一个培训报告,自己写过的一句话“留心处处皆学问”,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在班里老师傅的指导帮助下,八年过去,现在我的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领导们的信任和同事们的肯定。来英国出差,参与变压器的监造工作,便是他们对我的莫大信任与鼓励。
在我成长的八年里,核电更在积极进取、茁壮成长。1997年,我和同办公室的小袁骑自行车去看二核。当时还没有隧道,半骑半推翻过崎岖不平的38米平台,展现在眼前的是热火朝天的开挖土石方场面。到处是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不过,壮观固然壮观,却不够美观。2000年,有幸作为维修部A类调试人员参加岭澳
核电站调试的时候,经过隧道,眼前的二核已经有了漂亮的LBA、LBX办公楼和雄伟的施工现场。三年的时间,再次走近这片当年曾经来过的土地,却找不到一点当年的影子。那种感觉,应了一句“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2002年,二核发电,在我看来,是她最“好看”的一年。2004年,二核二期开始动工!教人满怀期待:岭澳的妹妹,会比姐姐更漂亮吧。
伴着核电前进的步伐,八年里我真切地见证和感受了核电给予我这个普通员工的关怀。96年刚来时,住在西区宿舍,四个人一间房,没空调没洗手间。一双皮鞋在床下放一周就长半寸长的毛。97年底搬到了环境比西区不知好多少的南区。两个人一间房,98年装了空调。99年在下步庙分到了八人一套的市内宿舍。2002年,公司分配住房。我选到了玮鹏花园的一套大三房。听说我选的房子104平米,处长和我开玩笑:“你这房100多平米,过去那得厅局级干部才能分到呀。”
年底,接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来小住一月,以尽孝心。每次带老娘到兴华宾馆、万佳买菜,到华强北逛街,到楼下去打牌,常常心中感慨万千:自问王建涛你何德何能,年纪轻轻24岁,还小中专毕业,就能在深圳有一套房子接老娘来住住、看看。那么,除了竭你所能,为核电多出一点力,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
老娘离开深圳的时候,满怀幸福,可最后还是留了一句:“该谈个女朋友了。”正所谓栽起梧桐树,要引金凤凰。2003年底,我挥挥手告别光棍时代,高高兴兴拉起爱人的手结了婚,并在婚后的日子里深刻体会到老祖宗那句“安居乐业”的精妙。
工地给分了一间夫妻房,每天一起上下班、吃饭,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工作也从此变得更加有吸引力。爱人是工程公司的文秘,人特别好。心地善良,工作负责,最重要的是专心爱我。当然啦,我也很爱她,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依此生的爱人,我们会好好过一辈子。
找工作和娶媳妇在我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找对了,就能好好过一辈子。从前看报纸上讲,有些大公司招人,没有跳过槽的不要。其实,如果幸运地找对了适合你的那一个,还用得着跳吗?我就是这样幸运的一个:我喜欢电气工作,核电亦待我不薄,我会高高兴兴一直干下去的。
记得去年因为分夫妻房遇到麻烦,鼓起勇气写信给一位领导反映情况,在信末写过这样一句:我像爱我的爱人一样爱着核电。这话不含任何矫情的成份,真实地反映了我对核电的感情。
核电,我的爱人,我愿把青春献给你,我愿把此生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