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蓄能电站:动态效益比电量更重要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
本报记者 傅玥雯 《 中国能源报 》( 2010年09月27日 第 04 版)
■罗绍基
“蓄能电站的效益主要不在于发电量多少,容量、动态等效益比电量更为重要,因此不应当将电量作为它的主要经济评价和经营效益指标。
编者按
抽水蓄能的技术性能轻易被人们认同,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效益评价和建成后如何经营取得公道利润,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课题。为此,《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广东抽水蓄能电站联营公司原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
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在于降低电网电价
中国能源报:请您根据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和其他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的情况,扼要评价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
罗绍基:我国通过已建电站的实践和对国外电网及同类电站的考察,对电网负荷发展进行了较为正确的猜测,将不同电源结构方案在猜测的负荷曲线上运行,以寻求经济上最有利的电源组合方案,这是最为有效的经济论证方法。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使已有燃煤进步使用率,减少推迟新增煤电或其他电源,从而达到电网本钱降低的目的,所以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在于:对比其他电源方案,它不是增加电网本钱,进步电网电价,而是降低电网本钱,降低电网电价。
从实时运行情况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同时为广东电网和香港九龙电网服务,运行几年来也证实:对已有电源优化调度后,将煤电多发的低谷电通过抽水蓄能转换为高峰优质电,固然电量少了,但将按减少煤电调峰单位电量煤耗和煤电开停次数减少而节约的煤耗,或者替换本钱较高的燃气轮机和燃油机组调峰,从而使电网总体燃料得以节省,降低了电网本钱。这是个重要的概念,是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基础。
不应将发电量作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中国能源报: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功能是电网调峰调频和电网黑启动电源,处于待命状态,电量是否可以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罗绍基:抽水蓄能电站有着容量效益、电量效益和动态效益。它和一般发电厂不同,蓄能电站的效益主要不在于发电量多少,容量、动态等效益比电量更为重要,由于要它担任电网历时很短的尖峰负荷,固然容量充分使用了,电量却是未几的。而动态效益经常是使机组处于待命状态,也是从容量取得,尤其是事故紧急备用发生的电量固然很少,却是极为珍贵的,因此不应当将电量作为它的主要经济评价和经营效益指标。
此外,还应增加容量电价在总电价中的比重,使电价体系与市场供需相符合。供用电的综合平衡是供电经营者的责任,因此由电网自己建设、经营抽水蓄能电站是理所当然的。
租赁经营模式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好经验
中国能源报:目前,很多抽水蓄能电站和电网之间是“租赁”关系,如何评价这种经营模式?
罗绍基:多家办电、筹集社会资金办电是我国发展电力产业的成功经验,尽管抽水蓄能的经营市场离不开电网,但作为独立发电厂(公司)集资自主建设、经营抽水蓄能电站同样是可行的,也是符合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的。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就是用这种模式。它以容量计费为基础,将50%容量即60万千瓦使用权出售给香港抽水蓄能发展有限公司;另外60万千瓦给广东使用,由广东电网保证大亚湾核电站不调峰稳定运行。租赁费则由广东电网与大亚湾核电站共同承担,实践结果是电网满足,核电站满足,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者也满足。
这种租赁模式在国外也不乏存在,如德国南部Schluchseewerk公司拥有的五座总容量为184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和卢森堡SEO公司拥有的总容量为100万千瓦的万丹抽水蓄能电站都是采用租赁方式经营的独立发电公司。租赁经营模式的最大好处是避开了难以量化的动态效益用度计算题目。对技术上不宜调节(如核电)或经济上不愿付出调节代价的大型核电、煤电机组及联合循环机组等独立电厂(公司)而言,租用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由电网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既增加了本身发电量,又在进步本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付出相应代价,这也是租赁经营模式的一种发展。因此,租赁经营模式不失为市场经济中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一种好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