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6|回复: 4

数字题目成天津会议难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字题目成天津会议难点
山姆·吉尔 《 中国能源报 》( 2010年10月18日   第 09 版)

  10月9日的清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的空气中依然萦绕着一丝失看的情绪,挥之不往。本月初天津承办的联合国天气变化谈判会议是11月份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前的最后一次谈判。当然,除了不时闪过的些许希看(在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之外,大部分时间里谈判都停滞不前,相互间的不信任也由此加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美中两国却针锋相对。但是,也不尽然:在联合国框架公约那如神学一般令人费解的论述中,争议比比皆是——量化减排承诺(QERC)与量化限减目标(QELRO)之间的争议、“三可” (即可丈量、可报告、可核查,MRV)与国际磋商和分析程序(ICA)之间的争议等等。而在外行看来,引人争议的就是数字,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计量的题目。然而,正是这些数字阻挡了我们的进程。
  10月7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这样说道:“美方不断拒尽就量化减排承诺进行磋商,相反却在MRV等技术题目上纠缠不清。他们以为,应该首先讨论这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细节题目。”他接着说道:“讨论MRV,却不就各项目标进行磋商就比如是在你还不知道要丈量什么的时候就谈论尺子的设计。”
  然而,越日却轮到美国天气变化题目特使托德·斯特恩来指责中国言而无信。斯特恩的代表乔纳森·潘兴以为,中国已经背离了之前签订的有关公然透明的各项协议。”
  固然双方争论不休,但是美中两国如何将各自国内的减排承诺正式化和国际化,以及如何将这些承诺在未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中发挥作用等题目才是争论的关键所在。换言之,与其说是计量的题目,还不如说是数字的题目。
  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往年,中国制订了国内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员戴维·柯恩·达努奇所做的一份新报告显示,这与中国之前的减排趋势产生了较大的偏离:中国之前的国内目标是实现37%的减排。这份研究以为,假设在下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些雄心勃勃的政策依然有效的话,中国将逾额完成任务,碳排强度降幅将达到48%。
  与此相反,美国则承诺到2020年实现整体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相当于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天气变化进行立法。然而,尽管有来自总统的不懈支持,天气立法的远景却依然毫无头绪。固然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各州可以依照现有的污染治理条例,同时世界资源研究所最近的一份研究也显示,接近目标“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可行的”。然而,即便是在最激进的情况下,要想实现17%的减排目标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其他国家对美国事否认真对待其减排目标缺乏信心。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在天津会议期间咄咄逼人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希奇。而中国在这种策略眼前丝尽不为所动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美中两国能否打破僵局?世界资源研究所天气及能源项目主任詹尼弗·摩根以为:“美国首先需要使其数字具有确定性。奥巴马总统需要澄清的是,美国将会实现其17%的减排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纳进联合国框架公约,以此表明美国仍然支持制订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墨西哥坎昆会议还需要美国和中国进一步共同寻找对策,但是这很可能还远远不够。其他国家也应该为了终极达成具有法律约束作用的文件而努力。摩根说:“假如欧盟和另外几个主要国家希看多边合作体系向前迈进,那么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努力。”
  10月7日,欧洲的环境部长们就数字题目进行了讨论,尤其是探讨了是否单边地将欧盟的减排目标从到202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20%升至为降低30%。作为低碳领导地位的象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来源:《中外对话》,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刘洋/摘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0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2 0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2 0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不会是最后一个顶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2 0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不回呢 考虑再三 还是不回了吧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