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不会产生酸雨 核裂变的热量能养鱼
[size=+2] 法国核电站平平安安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陈源川
法国是欧洲发展核电站最坚决的国家
法国的核电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后进入快车道。法国目前已有21座核电站,共58台机组,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8%。
笔者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法国北部一家核电站在开发核能的尝试中将核裂变产生的热量用来养鱼,而周围一带的鱼不仅没有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反而长得更好。这则消息的可靠性究竟有多大暂且不论,但法国在核电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法国核物理研究学院的资料显示,同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不同,核电站不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酸雨和温室效应。只要科学开发和严格管理,核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笔者不久前参观了法国南部蒙特里玛尔市附近的特里卡斯坦核电站,并对其高度的安全意识和严格的管理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里卡斯坦电厂坐落在法国南部罗纳河畔,四周绿树葱茏。高高低低的厂房错落有致,整个厂区干净整洁。带我们参观的是核电厂厂长郁歇先生。按理说,在厂里一把手的带领下,我们的参观应该畅通无阻,却不想一进工厂大门便被拦住了。特里卡斯坦核电站有规定,参观人员除了事先登记外,还须出示相关身份证明才能进入厂区。我们一行当中有人由于不了解此规定,没有带任何证件。尽管费尽了口舌,还有厂长“担保”,也无济于事。
电厂公关部的维雅尔夫人解释道,他们必须确保每个工作环节不出现任何疏漏,“哪怕是很小的过失,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维雅尔夫人的一番话正说明了法国核电业几十年来安全无事故的原因。
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法国对核电站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称作是全方位的,从电站的选址、修建、生产运作,直到最后的摧毁,都有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在建立一个核电站前,设计人员要对它将来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加以充分估计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一般一个设计方案的规划期限为40年,而且每10年要对此方案进行重新评估。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核辐射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核电厂在核反应堆同外界环境之间设立了三道“屏障”,首先用燃料包将核燃料一小块一小块包起来,然后在整个燃料流通路线中架设钢制的一回路边界和二回路边界,让核裂变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下完成。在废料处理方面,法国制定了严格的核废料排放标准,核反应产生的废气和废液要在一定的放射性水平之下才能排放,而排放量也有严格控制。排放的废物在经过水泥固化和玻璃固化后被永久性深埋。
为及时了解核电站对周围水文、土壤和空气的影响,法国核设施安全中心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检测方案。该方案要求法国核安全保护研究所在核电站四周一至五公里的区域里安设多种测量仪,对土壤、水果、草、鱼等500多种样品进行跟踪检验。所有的检测结果都将上报法国电离子辐射防护办公室,并由他们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百姓的恐怖心理未消除
尽管法国的核电业发展水平较高,但普通百姓对核电的知识仍知之甚少。特里卡斯坦电厂新闻处的负责人称,他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同媒体打交道,而是普及核安全知识,让老百姓懂得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
法国有关部门对核电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着高度的透明性,及时公布核电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并接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据特里卡斯坦电站的负责人介绍,如果发现附近的河里死了几条鱼,他们会向外界公布,并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环球时报》 (2001年09月21日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