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2年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部分试题之二 综合知识
1、 描述放射性衰变的量有哪些
2、 锕-铀系U235的衰变子体
3、 β-衰变和β+衰变发射的电子或正电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4、 能引起核反应的荷带电粒子
5、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方式
6、 裂变后缓发中子
7、 宇生放射性核素
8、 核技术应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9、 中子的防护一般用石蜡、聚乙烯等含氢材料较多的物质,将中子慢化,然后用吸收截面大的物质如锂硼等吸收慢化中子,同时还要注意对γ射线的屏蔽。
10、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11、射线装置指X射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12、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
13、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γ照相机、SPECT、PET和骨密度仪。
14、后装机为近距离治疗机
15、工业CT又可分为γ射线源工业CT、X射线工业CT和加速器射线工业CT
16、接受I-131治疗,体内活度低于400MBq之前不得出院
17、14MeV中子活化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可进行痕量分析(10-13-10-9g)、分析速度快、精度高、可进行多个元素的同时分析、可以对化学性质非常相近的元素进行分析等特点
18、加速器的警告系统
19、氚靶的废靶应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置
20、铀转化反应常在含有HF、F2等强腐蚀性的气体中进行
21、气体扩散法和气体离心法的级联数量差别
22、乏燃料中I-131应该冷却的时间
23、 低中放废处置场关闭后,要维持适当监控,确保废物与人类生活环境安全隔离300年以上。
24、天然辐射源所引起的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
25、核爆炸引起的全球平均剂量是天然辐射源剂量的比例
26、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物理因素,辐射类型(外照射γ>β>α,内照射α>β>γ)、辐射能量、吸收剂量、剂量率以及照射方式;
27、基本限值: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20mSv;
28、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1)包容、隔离;2)净化、稀释;3)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9、ICRU(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球对应的量
30、用于瞬时剂量率测量的仪器有电离室、GM计数管、闪烁剂量率仪等。
31、本底调查的作用:1)确定天然放射性本底状况;2)确定其他人工放射性影响;3)判断本底水平是否正常还是异常;4)确定本底水平以便为今后运行时的环境影响比较;5)为退役时的环评提供基础资料。
32、控制流出物排放的原则:1、剂量控制,充分保证公众安全;2、年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3、实行最优化政策;4、可核查性原则
33、审管部门同时开展监督性环境监测。
34、 管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安全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对人员资格审查和安排培训、掌握奖励和惩罚以及监察
35、识别安全文化弱化征兆的方法的组织问题:a解决问题不恰当 b观念狭隘 c开放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