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0|回复: 1

以人为本:东方重机的转身之路 让核安全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焊材领用对批次,任何细节不忽视”
      “数据填写要规范,焊缝成形要多看”
      ……
      9月25日上午,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东方 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重机”)的核岛分厂车间,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墙上一排颇有趣味的标语。
      “这是车间工人们自编的顺口溜,每个班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编,是为了纠正平时的不良工作习惯。”东方重机核岛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余勇告诉记者。
      这是东方重机针对违章操作采取的整改措施之一。
      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整改行动如潮水般席卷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司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违章操作及不良作业习惯带来的阵痛,成为每一名员工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也成为公司奋起直追的不竭动力。
      黑色“9*18”
      作为一个在公司工作多年的中层管理人员,余勇跟工人们一样,至今对2014年9月18日的那份红头文件记忆犹新。
      焊工进入烘焙库领错焊材,核岛分厂厂长助理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指挥实施违规补焊活动……一系列疏忽与侥幸最终导致了去年在一台反应堆压力容器上违规补焊事件的发生。而那次事件也让东方重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4年9月18日,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在东方重机宣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调减东方重机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范围,取消其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资质。
      “这意味着我们最核心的工作必须中止,经济损失不说,企业的发展前途也堪忧。”东方重机质量保证部部长光海杰告诉记者,就在那段时间,公司从上至下都陷入困局,有的员工甚至认为公司已无前途,开始另寻工作。
      然而,作为成立11年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国产化专业制造基地,东方重机背负的使命并不允许它就此消沉。为了重新振作起来,东方重机迈出了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步。
      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领导责任。解除了事件主要责任人劳动合同,并对责任焊工留司察看3个月。
      9˙18。这个颇具警示意味的日子随后被东方重机定为每年的质量警示教育日。在东方重机的管理层看来,选择在这一天,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警醒。
      而改变,并不只在警示教育日这一天。
      加强对制造过程的风险防范,成立风险防范工作组;成立质量深化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恢复召开月度质量例会,每月检查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并针对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持续整改要求;优化质量改进管理;在车间开辟安全、质量培训营地……
      一系列整改措施迅速地在公司实施起来。
      让口号接上地气
      “整改期间,大家压力都比较大,但是现在我们知道自己具体该做什么了。”作为东方重机核岛分厂质量管理组的组长,陈均昌对核安全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核安全文化比较高大上,具体落到自己身上,也不知道做什么,最多也就背诵一下,背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整改之后,大家真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
      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沟通交流的工作习惯。作为核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方重机的员工对这句口号并不陌生,但放在从前,没人知道如何质疑、如何沟通。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整改后最大的改变是从前比较空的安全文化口号现在都做细做实了,然后明确地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陈均昌告诉记者,相互沟通在一线强调的是交接班和工序衔接,后勤管理也讲究不同科室、不同工段的沟通协调。以前工友之间的沟通速度很慢、效率很低,整改后,公司建立了沟通平台,一线的情况发生后,可以立即报告,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也很快能传递到员工,大家沟通起来非常方便,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很有益处。
      陈均昌在认识和行动上的转变是东方重机众多员工的一个缩影。
      对于一线操作工宋怀波来说,对于这种转变的切身体验则来源于自己的一次小小质疑。
      今年7月,早上接到焊接工作安排的宋怀波进入车间,凭借多年的操作经验,他在看到实物后觉得流转卡上的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与其他几位焊工进行沟通后,宋怀波把这个想法报告给了技术人员,焊接工作的具体数据最后根据宋怀波的建议做了修改。公司随后在车间的信息台对他进行了公开表扬。这是宋怀波意料之外的。“作为一个一线员工,我觉得这只是正常工作。但公司这么重视,自己心里肯定也会受到鼓舞。”宋怀波告诉记者。而在东方重机,类似的表扬通报越来越多。“以前一般是负面惩戒较多,出现了错误肯定要做出相应的处罚。现在公司增加了正面激励,开辟了信息曝光台,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都要在曝光台上展示给全公司的人看。这是为了营造一个有错必罚、有功必奖的氛围。”余勇告诉记者,这样的措施施行一段时间后,员工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以前是自上而下提出管理要求,现在更多的是以自下而上、群策群力的方式来解决公司的问题。”
      人因问题,根在人心
      在东方重机,即使是司机班的师傅也对核安全文化熟稔于心,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实实在在的关心。“员工的归属感很重要,这一点听起来有点虚,但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余勇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进入夏季后,广州天气炎热,为了保证员工下午工作的精力,公司给一线车间工人的午间休息时间增加了半个小时。”在管理层看来,核安全事故中最无法掌控的是人因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可解。真正让人心凝聚起来,是尽量减少人因问题的重要法宝。在此前的违规补焊事件发生的源头——核岛分厂烘焙库的人员管理中,相应的整改措施中也带着浓重的人文关怀。
      “我们将核岛焊材库烘焙人员从原来的6名增加至9名,且通过合理排班可满足每班至少有两人值守,并能保证烘焙人员的休息时间。由于白班焊材发放量大,一般均安排3名烘焙人员值守。同时,为提高烘焙人员责任心,东方重机组织对烘焙人员开展了转岗培训、核安全文化培训等多项培训,所有新增人员均经过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对于员工的关怀实际上也会收到相应的回报,虽然从成本上来看,投入加大了,但是保证了员工的休息时间,可以让员工在工作时更清醒、效率更高,从而降低失误率。”余勇说。这样的改变同样体现在另一件与员工更为切近的事上。此前,在东方重机的部分班组中,许多员工是劳务派遣人员,而这也成为影响制造安全的隐患之一。“有些员工认为自己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就不会真正为公司考虑,在做具体工作时,可能存在吊儿郎当的态度。我们也极力转变这种态度,为他们的切身利益考虑,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余勇告诉记者。去年9月26日~12月1日,东方重机通过多方努力,将经核安全文化理论考试合格的108名劳务派遣人员转为合同制员工,基本上实现了关键岗位均为合同制员工的目标。
      “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是极其重要的,而劳务派遣人员更容易存在‘今天干活明天就走’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是很可怕的。”东方重机总经理曾先茂对此深有感触,“尤其是对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只有让员工对公司有家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在余勇看来,员工从参与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是更为明显的表现。“作为参与者,以前有的员工不愿意融入公司的整体氛围,只管干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不管,但现在是主人翁,他们愿意提出问题,也希望能为公司发展得更好做出自己的努力。”余勇告诉记者。
      改变带来的成果真切地体现在数据里。经过10个月的整改,东方重机在制产品不符合项数量由事件发生初期的急剧上升变为逐步下降,2014年11月后,每月不符合项数量趋于平稳,车间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员工信心在日渐恢复。
      铭记历史与教训,才能走得更远。从黑色9˙18的人人自危到眼下的人心振奋,东方重机的转身之路走得艰难却有价值。而如何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久,也将是东方重机下一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整改是没有止境的。人心的凝聚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缺一不可。接下来如何做得更好,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东方重机总经理曾先茂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