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北京大学教授路风的大作《《被放逐的“中国创造”——破解中国核电谜局》》犹如一块巨石投进表面已趋平静的深潭,重新激起有关全盘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投标争论的回忆,感触良多。招投标结果已揭晓两年有余,中国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也由筹备转而正式挂牌,作为世界上 AP1000首堆工程的三门核电厂1#机组将按预定计划于今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后续的山东海阳核电厂1#机组亦将在其10个月后启动。一些当时被作为国家机密秘而不宣的事项逐渐传出来,许多业内专家的疑虑不幸成为事实,全盘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投标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那么,到底是谁忽悠起全盘引进?又是谁在弄中国核电决策层呢?
同年秋天,有关部委在上海主持召开“核电国产化和技术政策研讨会”。来自基层的与会人士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产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生产制造,而应是做到“四个自主”,即自主设计、自主(设备)生产、自主建造、自主营运。四个自主中的龙头是自主设计。会后计委下发的文件中,第一次把以前的“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改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积极引进,推进国产”。其后数年,计委有关官员满世界四处考察,寻找可引进用于所谓的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的堆型,什么美国ABB/CE的System80+、西屋的 AP600,法国的N4,德国的CONVOI,以及日本的大饭4#、ABWR等等都遛了一个遍。有段时间甚至特别垂青ABWR,终因已有基础相差太远,才不得不忍痛割爱。一时间外国主要核电供货商也被“驱动”得在国内各设备制造厂中转悠,寻求合作伙伴以跻身中国市场,煞是热闹了一阵。也是在这段时间计委提供的全国电力供大于求的信息,使得国务院作出了三年不建新电厂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