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0|回复: 4

华能核电抢跑 争建世界首座四代核电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23: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南昌江核电站对于中核来说,这意味着在其控股的核电站名单上又多了一家,而对华能来说却意义非凡。
2010年4月25日,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宣告开工建设。昌江核电站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共同出资建设,投资近190亿元人民币。
“海南项目对于华能的核电战略很重要。”华能核电开发公司总经理王迎苏指出。这是华能第一个大比例参股的商用核电项目。在昌江核电站的业主单位海南核电公司中,华能占49%股份,中核集团为51%。在减排压力下,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表示,在核电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核电建设投资空间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
面对中国庞大的核电市场,五大电力集团都想谋得一席之地。然而国家对“核电站控股资质”管控非常严格,目前国内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全部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控股。虽然华能是国内最大的发电集团之一,但一直未获得核电占控股资质。
然而,华能进军核电的步伐却并未减速。华能内部对核电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其名下已投产的核电装机容量要占到国内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0%。
在核电领域,华能正在低调潜行。
核电从海南起步
早在2004年,时任华能董事长的李小鹏就果断决定涉足核电领域。而第一步,就是挖来了国家电力公司核电部的负责人王迎苏掌舵华能的核电事业。王迎苏来到华能之后组建了核电办公室,在2005年脱胎成为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
华能核电成立以来,先后在浙江、福建、江西、江苏等地获得了核电厂址选址权,并积极参股核电站的投资与建设。另外,华能集团还在核电技术研究、核电站建造和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积极开拓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上海电气集团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
在华能的核电布局中,昌江核电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主动权,得益于华能和海南的深刻关系。各大集团角逐核电领域的跑马圈地中,海南无疑是华能的“势力范围”,因为华能海南公司拥有海南地区八成的发电量。而奠定华能在海南电力市场地位的还是2006年8月,华能毅然接手了大广坝二期工程这个烫手的山芋。之前由于资金链断裂,大广坝工程一直不能启动。此举令华能获得了海南省的高度认可,并顺理成章地与海南省政府签署了加强能源合作的协议。
“昌江核电站虽然华能不能控股,但49%的股份使它与中核集团几乎平起平坐,这将使华能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的管理工作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宝贵的经验。”核电业内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而王迎苏对于最终引入中核集团这个合作伙伴的解释则是“我们是先做学生,向核电老大学习”。
华能与中核的学习与合作,主要是为了“两个储备一个积累”,即厂址、人才的储备和建设经验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华能很可能在昌江核电站二期工程获得控股权。据报道,在中核与华能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昌江核电站共分二期,其中二期由华能控股,占51%的股份。然而这件事却几乎不被提及。
“现在说昌江二期华能控股还为时过早。”参加了昌江核电站开工仪式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能源业务部副处长王泽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争建世界首座四代核电站
在华能的核电布局中,还有一枚重要的棋子,即山东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实际上,这是2004年王迎苏来到华能之后,华能在核电方面的第一个动作。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核能界公认的目前安全性最高的新型核反应堆,热效率高,系统简单,用途广泛,是最有希望成为适应未来能源市场安全和经济需要的先进堆型之一,被称为第四代核电技术。
据了解,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在高温气冷堆的研制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3月,华能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建)及清华大学签订了共同建造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意向书。在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的业主单位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中,华能占50%股份,中核建和清华分别为35%和15%。
实际上,直至今天高温气冷堆技术还未走出实验室,进入正式运营,其中风险可想而知,但在二代和三代核电竞争中无法取得主导权的华能为了实现赶超,采取了剑走偏锋的招数。
“应该说,当时的集团领导眼光是超前的。在对高温气冷堆进行了反复调研、论证之后,华能集团决定以该项技术作为参与核电建设的突破口。”王迎苏曾对媒体表示。
“自主创新要承担很大压力,是有风险的,其他电力公司也都想和清华合作,但是华能集团却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清华大学一位核电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但是,对于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前景,业界却有争议。
“世界核电的主流还是压水堆,新一代核电技术应该要安全可靠、经济便宜并且要规模化,才能成为发展的主流。”王泽平认为。
然而清华大学核电专家对于高温气冷堆的商业价值非常看好。“已经陆续有国外的能源公司想引进清华的技术,现在一切只等待示范工程成功运营。”
据悉,2009年9月,美国能源部发布声明表示:下一代核电厂将采用新型的高温气冷堆,而美国的规划是在2020年建成高温气冷堆商业电站。
王迎苏认为,从目前看我国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商业化的推广存在一定风险。国家应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加速商业化的推广过程,争取率先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化高温气冷堆电厂。
“目前在高温气冷堆中,华能也已经申请了部分专利,如果这个技术商业化成功,那么华能就成为了拥有领先技术的电力公司,进军海外核电市场。
”清华大学核电专家说。
受阻核电牌照
尽管华能果断攻入了高温气冷堆这个核电技术前沿阵地,但前途仍然还不明朗。原定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的石岛湾项目迟迟没有开工,令人捏一把汗。今年“两会”期间,中核建总经理穆占英曾兴奋地对媒体表示,3月底、4月初,石岛湾将开工建设。但据了解,至今这个项目仍未拿到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建造许可证。
华能对高温气冷堆寄予的希望非常大,不仅将一个实验室项目变成了示范性的商业项目,并且已经开始这个技术的商业化推广。
目前石岛湾项目一期工程要建设×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预计2015年建成发电。然而华能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据了解,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的远期规划中,要建成40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除此之外,华能已经在安徽安庆成立了核电工程筹建处,准备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商业化推广项目。
据了解,华能本来甚至设想在海南上马高温气冷堆,但因为这个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要到2015年才能投产发电,而海南等不及,才只好作罢,选择了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二代技术CNP600。
华能急切地想将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然而作为新技术,其转化为生产力尚需要时日,更别提大范围推广。
据清华大学核电专家介绍,将目前的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大规模商业化还需一定时间,大概在2020年可以实现。如果这样,华能圈到的石岛湾这块地便会长期空置。
为了填补这个空当,华能在石岛湾又筹备了两个项目:一个是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作开展核压水堆示范工程CAP1400核电机组的研发建设,计划于2013年4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6个月,2017年12月建成投产;另一个则是上马4台AP1000
2009年10月21日,华能国际发布公告称,华能集团计划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开发有限公司,以开发、建设、经营管理4台AP1000压水堆机组,其中华能集团出资40%,华能开发公司出资30%,华能国际出资30%。实际上由华能系100%控股。
然而,华能在石岛湾的两个控股项目似乎都不太顺利。
“本来计划去年8月开工,推迟到现在却还未开工,发改委的立项拿到了,但还没拿到建造许可证,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安全报告已经做完,核安全局和环保部的评审也通过了,现在就等着开工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由于没有拿到商业电站的控股资质,华能的AP1000项目也迟迟没有得到批复。
华能石岛湾核电开发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抱怨道:“压水堆AP1000项目还处于规划阶段。”
而核电站所在地威海市发改委重点科科长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华能的核电项目国家还没批复,还在等待开工。
在AP1000的问题上,资质是最大的障碍。截至目前,华能并未拿到控股商业核电站的资质,这种情况下想全资运营核电站自然不可能获得批复。
然而,许多人对华能获得资质信心很大。光大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崔玉芹认为,“华能集团虽然是核电领域‘童子军’,但其实力资源雄厚,又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持,拿到核电牌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审批和决定权还得看发改委。”
王泽平则对记者表示:“现阶段我们国家核电领域的投资放得还是很开的,国内外资本都在我国现有核电项目中拥有股份,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市场化机制的形成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08: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 CUI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6月份 可不可能开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0: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报道写得还是挺中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
中核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曹述栋

副局升正局?

中核集团与浙江省核电关联企业对接
        
                                       [来源:中核网    更新时间:2010-3-31   
                                                                                                                                       
                                             高密度接触,高效率合作,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落地开花。3月28日,杭州之江饭店千人会堂内气氛和谐而热烈,中核集团与浙江省核电关联企业合作 信息对接发布会在此举行。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余剑锋率总部9个部门、33家骨干企业共130多人与浙江省150多家核电关联企业的500多位来宾面对面洽 谈。
     此次合作对接,是“两会”期间中核集团与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纪要后的快速推进和落实。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浙江省与会的来宾 表达了共建核电、共谋发展的强烈愿望。
     余剑锋在讲话中说,浙江省是我国大陆核电发祥地,中核集团与浙江省共同书写了我国核电的“国之光荣”。现在,浙江省已经成为中核集团的核电产业基地,合作 前景广阔。他表示,中核集团将一如既往地与浙江省密切配合,加快核电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他相信,中国核工业经历50 多年发展历程,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体系和管理体系,中核集团完全有能力确保核安全、保障核人力资源、保障核燃料供应、持续核科研创新。核电将不仅为浙江省 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也将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核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曹述栋代表集团发布了合作信息。他系统地介绍了中核集团的发展历史、产业分布和发展以及综合优势,特别强调了双方的合作业绩。在合 作领域与展望方面他介绍说:“十二五”规划中,中核集团将在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加大投入,这将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通过 这种对接合作,会让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进入核电及关联产业领域,促进浙江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产业升级,实现企业与区域经济共赢的发展局面。此 外,他还详细讲解了核领域市场准入等问题。
     本次合作信息对接发布会共分两个环节,除集中信息发布外,还组织了分组发布,分别就核电工程建设、核电装备制造、核电运行服务和其他民用核技术等方面的合 作,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沟通。
     据悉,到2015年,中核集团占主导的核电建设累计投资将近5000亿元,带动核电关联产业投资近2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中核集团在核燃料循环领域的 建设投资将达到550亿元,将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近2200亿元。在核地质、核矿冶、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也都将有较大投入。
     目前,浙江省以核电运行300万千瓦和在建580万千瓦的规模,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省份之一。到现在为止,中核集团在浙江省的核电企业已经向浙江省缴纳地 方税收超过16亿元人民币,向浙江省各级银行累计融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贷款合同达44亿元人民币、37亿美元;与浙江省30多个装备制造企业签订了 采购合同;正在规划中的海盐中国核电城项目,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Nuclear is Unclear   " -- A confucian in confusion. 此帖于 2010-07-01 10:51 被 ESBWR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