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 张敬才
摘要 就
中国核电政策和世界
核电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核电设备
国产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概述了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核电设备 国产化 现状 建议
1 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我国是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能源紧张一直是制约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9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图1,我国目前核电建设如表1,预计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图2,核电的发展如表2,潜在用户如表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电力工业实行“因地制宜,水火并举,适当发展核电”的战略方针。鉴于“九五”我国多堆型引进和开发、震撼世界的科索沃事件、加入“WTO”及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和消费的需求,我国政府主管核电部门提出“四自”要求并明确核电发展应遵循“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动国产化”的方针。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20年核电可能达到工业规范发展,形成核电“四自”的体系。
国际核电发展概况如表4所示。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发展核电势在必行;
(2)国际上核电具有广阔的买方市场;
(3)核电设备面临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国际核电降价竞争的严峻挑战。
2 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
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的基本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我国已有三大电气集团,其装备和技术力量已有相当规模和基础。通过承制秦山一期、二期,恰希玛
核电站设备制造及岭澳部分部件、设备的分包、反包及生产,积累了一定经验,提高了管理及生产能力,目前已基本具备了压水堆30万标准环路的设备制造能力,并可以较为容易地扩展到百万级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制造。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内从未全套制造过百万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设备。有的技术尚需外方支持,有的专用设备尚待购置,有的制造工艺尚不成熟和稳定,有的装配尚需经验积累,大型锻件的规模和质量尚需提高,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尚未能规范运作,人员核电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从深化改革机制调整方面看,各个制造集团均缺乏核电设备设计分析能力,设计制造分离,更谈不上研究开发;缺乏全套(电厂、系统或完整大型设备)生产供应能力,只能生产供应零部件或部分生产组装设备;缺乏提供设备性能保证或验证能力,甚至水压试验都难以自主完成。以上与国外供货商相比(如WH、FRA、KHIC等)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3 制约因素及建议
“成熟的压水反应堆”(法国核工程技术,No.3)一文在介绍法国核电发展时,归纳了3条经验:
(1)工业和工程能力集中;
(2)设备和型号标准化;
(3)计划的连续性。
这些经验在不少国家得到再生或验证,如韩国,见表6。参考上述,制约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主要因素,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堆型与容量;
(2)规划与政策;
(3)业主、制造厂、设计院关系;
(4)
项目管理体制或模式;
(5)规范与标准;
(6)价格。
限于篇幅,这里对制约因素不展开讨论。
为加速核电设备国产化或缩短国产化历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国家核电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家核电政策及国际核电的买方市场,制定出核电发展的近期计划(十五、十一五)和远期规则,以加速业主、制造集团、设计院深化改革,机制调整,兼并重组。
(2)按国际惯例采购的项目或设备包(如NSSS、I&C、NF、T/G、BOP、BNI、BCI等),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切实核定我国设备国产化能力,包括技术与管理。
(3)业主或国家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国外厂商投标中国核电项目必须寻找中国厂商一起投标作为先决条件,并应提出技术转让范围、转让方式、技改方案、项目管理、中方产值、人员培训等具体条款,经中方认可方可评标中标。
(4)确保质量,提高信誉。这包括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管理规范化;重视投产前的工艺试验和评定,提高制造技能;健全完善工艺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按需要加大技改,改进完善工艺装备;加强人员培训,确保上岗人员熟练技能;强化合同意识,确保交货期等。
(5)优势互补,实施按项目或设备包的强强组合。目前国内核电的“三三制”兼并重组难度极大,比较实际的作法是按业主标书的项目或设备包,由制造集团牵头联合设计院共同投标,按标书进行强强组合,但不进行体制调整,待合同完成后,视形势,可以各回各单位,亦可高速改变职能机制,逐步与国际作法接轨。
(6)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设计院、集团公司、核电业主制定我国与国际核电标准接轨的标准规范体系计划,逐步实施,尽快健全我国核电标准规范体系。
以上是本人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讨论
你可能只是这世界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就是世界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