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创新”的通信
来信
日期:2006-08-05 23:27:33
主题:hello from Shanghai
李尔康先生,您好:
最近在网上拜读了您的几篇文章,是关于自主创新、民族自信心和 核电装备 国产化等方面。我感到您的这些观点从根本上抓住了我们国家现阶段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此对您表示衷心的敬佩。同时,我估计您也是一位核电 能源领域的前辈科技专家,而我本人是从事IT行业的,但由于机缘,一段时间来也较深地涉及到了能源领域,特 别是核电技术创新方面的事情,因此,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向您请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知您可否告知您的电话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的联络? 我因业务关系也经常来北京,可以地话,也希望向您当面请教了。
很冒昧地和您写这个邮件,请您谅解。顺颂夏安!曹琪上海2005/8/5 回信
日期:2006-08-12 17:54:17
主题:Re:hello from Shanghai
曹琪先生:
接到 Email后,未及回答,个人电脑上网出了点问题。幸得记下手机号码,得以通话。
多年来,我常常留意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也有了一些看法,这与个人的经历有些关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美国进修两年,而近十几年,因工作的关系,同俄罗斯核工业部门,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同美俄的科技人员相比,我们比较地缺乏自信力;这种感悟也来自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员的观察,因为他们更不自信。究其原因,这种不自信是来自相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我把这种不自信称为“殖民地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崇洋”思想。崇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但今天,崇洋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科技的障碍。现在,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崇洋阶段。
胡总书记在一次出访中,与驻外人员和留学生见面时说,国内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自主创新力不强。我大胆地断定,问题就出在自信力上。应该承认,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自信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这种提高并不快,也缺乏自觉性。如果自信力问题不解决,自主创新是很难推动的。
在我们倡导提升民族自信力的时候,在社会上常常碰到消解这种自信力的言论,而且那些言论还有相当广泛的市场,并颇具杀伤力。例如,以打假蜚声科技界的方舟子,还有鼓吹传统文化有滤过性病毒的柏杨,都散布些己不如人的崇洋论调。恰恰因为他们的言论有合理的方面,颇能俘虏一些人,这就更能起到消解自信力的作用。令我们忧心的是,提倡重建自信力的力量,显得势单力薄。
你在来信中,能从我的文章中,抓住我的思想脉络;但说“从根本上抓住了我们国家现阶段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有些过誉。无论如何,你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颇有幸遇知音之感。今后,我还会在重塑中国人自信力上,做些事情,争取更多人的理解,或许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能起到涓滴的作用。来函中,你对“核电技术创新方面的事情”表示有兴趣,我想可找些机会,进行探讨切磋,凡是超出我的知识之外的,还可以请教同行。
也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在读了我的有关科技发展方面的文章的同时,也浏览了我的博客里的别的文章。要知道,非名人的博客文章,无论你有怎样的思想,决不会像大小名人的博客那么讨人喜欢。我的博客中的文章点击率,多则二三十次,少则一两次,而能做点评论的,少之又少。因此,凡自认为有点分量的文章,先尽可能在某些网站的网页上发表,至少放在论坛中。当然也放在博客( attachments/month_1027/24)中,本意是为文章找个有序存放的地方,那目的多半是为了自己查阅方便。你能浏览我的博客文章真是难为了,心中自然存着一份感激。
顺颂时绥。
李尔康
北京·丹桂园
2006/8/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3 19:42: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