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电站本身是一个建设和调试周期非常长的 项目,一般从可行性研究到最终建设发电至少要经过5年的时间,而国际形式瞬息万变,中国和日本在长时间里是否能保持这种稳定的和平的外交关系是非常令人怀疑的。一旦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出现变化,则这个项目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2、 核电站本身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掌握整个电站的建造技术,外方也不可能转让整个电站的核心技术,因此如果外方在整个系统中稍微做点手脚,就真的可以把核电站变成一个可控制的核污染源。不能说是个定时的核弹,但至少可以变成一个大的危险的污染源;
3、拿技术换市场的失败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外方的技术,甚至连自己原来掌握的一些技术也都丢光了。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打工仔,这次这样天真的想法又重新演绎了;
4、中国其实对于2.5代的核电技术已经基本掌握,应该说如果能够延续 秦山核电站自主设计和采购、制造的经验,重点扶植一批有能力也有兴趣的国内企业,则 中国核电自主 国产化才真正能够发展。事实上中 国核电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万国博览会,引进引进再引进,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的技术在中国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弄的核电的技术人员和国内的厂家一头雾水,今天学习这个的,明天学习那个。核电发展这么多年悲哀的是连一个像样的中国标准都没有,是不是很可悲呢?
5、中国的核电应该立足于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掌握的2代半的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国产化研究,以这种成熟的堆型加大扶植国内企业的力度,加强设计和科研力量,逐步建立核电国产化体系,最终形成中国的核电标准和核电生产企业网络,在这期间也可以培养大批核电专业人才。
6、引进最终只能葬送中国核电的明天,不过也许是日资企业在中国特有的公关能力吧,据说这个项目很可能要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合同签订之日,也就是中国核电自立更生的安葬之日。丧钟为谁而鸣,悲哉中国核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