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2|回复: 9

预计年底电力过剩,要实行竞价上网,核电压力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2 0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5、06年投产的发电装机容量为1.4亿千瓦左右,06年年底将形成5.87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全年来看,06年全国平均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下降到4890小时,明显低于2004年的5460小时和2003年的5250小时,与2002年基本持平。一般来说,发电设备利用5000小时是一个判断电力供给是否紧张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06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将有大幅缓解。季度上看,06年1-3季度发电利用小时数低于03-05年同期,但仍高于02年同期。二季度起由于工业生产加速,用电将趋于紧张,到三季度形成全年高峰。四季度由于发电能力的增长,供需紧张情况将得到缓解,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低于02年同期。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行业利益结构和各环节企业行为的深远改变。竞价上网将改变企业的盈利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和决策行为,大型发电集团由于行业本身规模效益的特点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但也必须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做出调整,从而占据主动。
[em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0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力过剩预言”应验华东

2006年,也许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将面临一道“坎”。
    1月18日,记者从江苏省经贸委了解到,随着电力装机的快速增加,江苏省内所辖电厂今年的发电小时数将受到限制。
    据了解,不仅在江苏,同样的情况在华东的浙江、安徽等地也陆续出现。
    对于电厂来说,电价和发电小时数是立身之本。电价一般由当地物价部门审核,发电小时则由当地经贸委系统审核,两者决定了发电企业的利润实现。
    “限时发电”出现在连续三年饱受“电荒”之苦的华东地区,无疑证实了2006年电力过剩的预言并非是空穴来风。
    随着电煤价格走向市场化,煤价上涨似乎已不可阻止,而另一方面上网电价上涨却遥不可期。此时,发电小时数又受到限制,而摆在电企前面的还有“竞价上网”,在电力过剩的情况下竞价,电价水平下降几乎没有悬念。
    对于曾风光无限的电力企业来说,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发电小时受限

    事实上,电力过剩在去年底就已经显现。
    以江苏无锡为例,今年冬天,无锡市几乎所有电厂的发电指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无锡经贸委的一位人士表示,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困扰无锡市三年之久的电力供需矛盾开始缓解,“不仅很快达到平衡,而且出现盈余”。所以,针对这一新情况,有关部门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电厂的发电指标进行限制。
    对此,江苏无锡一家火电企业的人士向记者抱怨,由于煤价上涨,火电厂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幅上涨,而发电小时受限,将火电厂试图靠多发、超发来取得规模效益的希望彻底击得粉碎。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江苏全网统调装机容量3988.72万千瓦,其中水电机组(抽水蓄能)10万千瓦,其余皆为火电机组。而2005年江苏电网的最高负荷出现在当年8月,为3319.3万千瓦,以这样的数据核算,江苏全省装机已经富余669.42万千瓦。
    过剩在2006年已成必然。上述无锡市经贸委人士指出,到去年底,江苏省的发电能力已经接近4000万千瓦,而预计今年夏季的用电负荷为3900万千瓦(这个估计已经比2005年的最高负荷高出580万千瓦),“就发电能力而言,江苏省已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要”。
    一叶知秋。“不仅华东如此,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也是如此,今年电厂的发电小时数将肯定会有所减少。”上述人士说。
    最新的数据已经开始支持这种判断。1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了《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在这份报告中说,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建成投产,电力供需矛盾相对缓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所回落。2005年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11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876小时,同比降低115小时”。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对于前景的忧虑已经在电力系统中蔓延,甚至已经传播到本是业绩优良、机组高效的部分电力上市公司。
    1月13日,就在中电联公布《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的第三天,中金公司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电力行业基本面仍然不明朗。”
    中金公司认为全国电力需求减速,利用小时开始下降。同去年相比,华能、大唐、国电全年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下降4%、10%和7%,只有华电提高了7%。中金预计2006年全国平均仍将下降4%以上,四大发电商都面临着利用小时下降的压力。
    中金在报告中估计,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和宁夏等地可能成为2006年小时下降的重灾区,而广东、浙江和内蒙古的情况则可望相对稳定。
    2006年煤炭订货会悬而未决,中金把2006年利用煤炭订货会主要供货价格水平提价幅度从原来的3%-5%的估计提高到5%,并认为发改委将会因此陷入尴尬境地。
    在去年年中,记者曾经采访过民生银行董事会秘书周连青,周当时表示,尽管煤价上涨,但华电国际可以利用自己发电小时的优势,采用多发、超发来取得更多的边际效益来稀释煤价上涨的影响,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显然不会再那么有效。
    即使是管理水平、背景资质都堪称发电系统“优等生”华能国际,也感受到挥之不去的寒意。数据显示,华能国际2005年总发电量达1505亿千瓦时,尽管增长31.7%,但如果剔除新电厂贡献,发电量实际已经下降2.2%,而除山东电厂和汕头电厂之外,其他电厂的发电量下降1%-13%。
    既然发电小时减少已是必然,发电企业唯一的希望是上网电价能尽快上涨以减缓压力,也就是业内所说的“二次联动”(第一次煤电联动在2005年5月)。但这种希望同样需要艰苦的等待。
    中金对于电价调整的估计是,“要等到2006年3月底两会之后,才能明确煤电联动是否将继续进行”。
    据统计,2005年2-9月全国发电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6.09%,而2004年同期为20.14%。火电企业寄希望于煤电联动来让“计划电”适应“市场煤”,显然是一个有合理成分的要求。 更残酷的考验还在后面。2006年,“竞价上网”这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由于东北、华东和南方地区电网已相继进入“竞价上网”模拟运行和试运行阶段,“竞价上网”将逐渐告别“试运行”。
    记者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从东北和华东的竞价试点的结果来看,平均上网电价均在下调,竞价电价比网内平均价低了5%左右。从某种程度上说,竞价上网放大了发电小时数下滑的负面影响,并将加剧行业内部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06: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能过剩助力电力市场化

    产能过剩,如果从投资角度来看,会造成资源浪费;但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产能过剩是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的时候正是电力过剩时期,在电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应当说是一个好时机。按照既定方案,2002年12月底,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组建。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就在当年的夏季用电高峰,电力改革还没有到位就出现了全国性的电力紧张。
    由于本轮电荒,电力用户饥不择食,甚至自购价格更高的柴油发电机组,许多计划关停的机组和已经关停的许多机组又重新开起来电力还不够用。由于竞价上网需要在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在严重的缺电形势下,如果在这个时候竞价,可能会变成一轮接一轮的价格上涨,这使得竞价上网并未真正推行。
    而这一轮电力过剩,为竞价上网提供了市场基础。按照《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建立区域竞争性电力市场并实行竞价上网后,参与竞争的发电机组主要实行两部制上网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容量电价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确定。”
    两部制电价中,电量电价是竞价的主要部分,充分体现了发电企业的变动成本,主要是燃料以及与管理水平有关系的成本。机组供电煤耗低、管理水平越高,变动成本就会控制得越好,为了占领市场,竞价过程中就可以报出较低的价格;而成本较高、煤耗较高、管理不善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可能会因成本高而退出竞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而产能富余是真正形成电力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0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力过剩之忧
    “拐点不是现在才出现,今年年初就开始出现了。”电监会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个例证是,缺电省份从去年的25个减少到今年少数省份,而且仅仅是部分高峰时段缺电。
    《华东电网2005年10月直调系统信息》显示,不仅是上海,华东电网所辖四省一市的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发电量的大幅下滑。比如10月安徽发电量是48468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0.8%;直属及直代管电站发电量215500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8%。
    2003年开始,华东一直是电荒的重灾区。因而华东电力供应形势的转变也预示了全国电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不过,市场形势的变化非止于华东。
    发布的《湖北省电力预测分析报告》称,通过电力平衡计算,2007年湖北省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此后随着大量机组的投产发电,“湖北省将由电力短缺转向电力盈余”。
    电监会的这位人士甚至预计,2006年部分地区将出现电力过剩,而2007年不排除全面过剩的局面,“而将来可能过剩最严重的将是华中电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0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2005年缺电形势趋缓后,目前的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随着各地发电项目陆续投入生产,预计2006年的电力产能将相对过剩。

        产能过剩隐显

记者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得知,浙江省200多个小型热电厂已经被收回了贷款。其他地区热电厂的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

    工商银行总行某中层管理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总行研究认定,在现行政策体系下,热电项目属于高风险产业。即使有部分公司目前经营较好,但是为了规避风险,总行愿意放弃这部分利润。

    能源专家指出:热电联产曾经在电力供应不足的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电力供应过剩时,它很可能最先受到市场的重压。在1999年电力供应由不足向过剩转变时,有关部门就曾把热电联产等同于小火电,进行过一次集中整治。

    国家电网公司某中层告诉记者:虽然从长远来看,全国5个亿的总装机容量不足以建设小康社会,但是短时间内,电力供应已经过剩,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国家电网公司某基层人士也表示:自去年秋天开始,华中电网的"谷电"(需求低谷时段的用电)已经绝对过剩,公司开始"不鼓励,也不希望小型热电厂上网"。

    而华东电网的形势更加严峻。去年10月份开始,江苏、无锡、浙江等省的电力出现赢余,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开始对电厂的发电指标进行限制。

    热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郁刚说,前两年不少热电厂受到节能政策的鼓励,纷纷贷款准备扩建。这就意味着,随着扩建的机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的情况将更加突出。

    各地商业银行可能跟风

   
"撤贷"危机去年年底,工商银行向各地分、支行下达文件,明文规定要从单机13.5万千瓦以下的热电联产行业中立即退出。随后,浙江省分行以该省热电项目目前经营状况较好为由,向总行申请保留对部分热电厂的贷款。总行不久前又下发了工银信管190号文件"关于杭州杭联热电有限公司等10户电力企业客户分类意见的批复"。该文件再次断绝了热电厂的贷款希望。

    而几乎是在工商银行下发文件的同时,建设银行总行也下达了"建总字2005(98)号文件,要求撤回对热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的贷款,到期一律不再延长。金融专家指出,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中国的银行业将全面放开。因此在两大国有银行出台该文件后,估计其它银行也将出台类似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2 0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再怎么过剩,咱田湾还是要发电才能在全国人民面前说的过去啊![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4 06: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没准比火电更早淘汰,而且不能出什么大的事故,不然整个核电行业就完了,核电就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掉入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4 07: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投资,自会平衡.凡跟随政策走的,结果都会好.核电发展关系国家能源政策,核军工很核民品协调发展.决不会被市场波动扼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5 05: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能源政策也是几年一变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7 04: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电价要降拉吗?[em10][e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