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7|回复: 6

[转帖]关心一下连云港市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2 0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心一下连云港市


2005年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发布的全国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连云港市排名提升到55位,较上一年度前移了17位。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97亿元,增长14.2%,创近八年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3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52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09亿元,增长1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03元,增长14.6%。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44.2:35.3,第二、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3%和37.1%。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39%,较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为27.97万人,增加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20940人,登记失业率4.1%,低于省确定4.5%的控制目标,下降0.2个百分点。
据企业景气状况调查,年末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22.8点。
东部城区经济发展快于全市,开发区、连云区分别实现GDP25.71亿元、22.97亿元,增长30.4%、15.1%,比全市高出16.2和0.9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乡镇个数为87个。其中镇56个,与2004年末相同;乡31个,减少5个。街道办事处14个,减少1个。居委会204个,增加10个,村委会为1437个,增加4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20:33: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04: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
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9.41亿元,增长19.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7个,增加124个;实现工业增加值98.09亿元,增长22.0%,创近七年最高水平;产销率97.6%,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重点培育100个年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项目,其中,30个年新增销售收入过3000万元的省级新增长点项目,当年新增利税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25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7.16亿元,增长32.8%;创利税34.26亿元,增长40.0%,其中利润19.16亿元,增长50.7%;两项资金占用53.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3%,增长23.9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50家,比2004年增加了2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4家,分别是益海(连云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04亿元,增长35.0%,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1%,比2004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5.04亿元,增长10.3%;施工面积1236.22万平方米,增长18.4%;竣工面积714.75万平方米,增长8.2%。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1万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04: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束了近两年投资低谷徘徊的局面,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增长后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6亿元,增长31.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282.3亿元,增长32.1%。
实施水利、交通、电力等5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新电公司2台33万千瓦机组和协鑫环保热电联产投产运行,核电站1、2号机组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中海集装箱、益海油化等工程按期完工,连盐高速、新牛公路、灌云和东海县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全社会工业投资183.63亿元,增长32.0%;新开工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60项。65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全年规模以上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25.1亿元,增长86.2%,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54.6%提高到2005年的76.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36亿元,增长29.4%;其中住宅投资22.09亿元,增长18.7%。商品房施工面积400.91万平方米,增长31.0%;其中新开工面积23156万平方米,增长31.9%。商品房竣工面积125.85万平方米,下降14.1%。商品房销售面积144.86万平方米,增长1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8.99万平方米,增长21.0%。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309元/平方米,上涨7.3%。
全社会民间投资197.52亿元,增长49.8%,增幅高于全社会投资18.4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贡献率达到84.9%,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6.7个百分点,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主导力量。
随着东部城区大开发帷幕的拉开,东部城区迅速成为投资建设的热土,东部城区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展开。以开发区、连云区、港口组团的东部城区完成全社会投资59.05亿元,增长142.2%。其中开发区完成投资32.09亿元,增长292.6%;连云区完成投资15.76亿元,增长81.1%;港口集团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4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04: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业
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高速增长,连续实现了跨越两个千万吨,达到6016万吨,增长38.2%。集装箱运量达100.5万标箱,同比实现倍增,增幅居全国沿海各大港口之首。连云港跻身全国十大外贸港和十大集装箱运输港之列。
进一步加大港口建设力度,连云港15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墟沟港区5万吨级航道扩建项目均已取得了新进展。墟沟港区68号和69号泊位、客运码头、焦炭码头、庙岭港区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和东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15万吨级氧化铝泊位、2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项目也在紧张地推进中。
2005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6551万人,增长10.8%;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424932万人公里,增长9.2%。全社会公路货运量3843万吨,增长15.5%;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377607万吨公里,增长10%。
尽管2005年开通国内航线减少到7条,全年完成航班减少到1835架次,但航空运量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民航客运量为95975人,增长16.6%;民航货运量934吨,增长1.5%。
全年邮政通讯业务收入实现13.41亿元,增长17.3%。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74.67万户,增长19.6%;固定电话总数达到140.07万户,增长14.2%;小灵通电话用户达到41万户,增长38.5%。宽带互联网用户突破10万户,达到10.16万户,增长3.7%。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56亿元,增长15.0%,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8%,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22.1%,对GDP增长贡献率为8.8%,拉动GDP增长1.25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08亿元,增长15.6%,是近十年来最快增速。其中,市的零售额实现74.05亿元,增长17.5%;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108.03亿元,增长14.3%。
市场消费特点明显:一是餐饮企业强劲增长。全年餐饮行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7亿元,增长17.9%,增幅列各行业之首。二是消费层次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正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现代型过渡,以住宅、汽车、旅游、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三是节日消费成为市场亮点。四是重点市场发展良好。全市重点专业市场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势头,市场交易活跃兴旺,全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共有21个,累计实现成交总额76.39亿。
2005年,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严格控制政策性调价项目的出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供应,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市场物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七、民营经济
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8.9%,提高4.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私营企业数达11884户,增长17.3%;个体工商户为73205户,增长18.2%。当年新增私营企业314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1906户。
全市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共计152.99亿元,增长41.2%;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8.04亿元,增长44.5%。全市注册资本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达2417户,其中超千万元的265户。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1.97亿元,增长36.0%。全年私营个体经济上缴税收7.11亿元,增长38.0%。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各类私营企业204家,其中当年新增73家,增长55.7%,占全市外贸企业总数的51.3%。实现进出口总额3.47亿美元,增长85.6%。其中,出口2.94亿美元,增长114.4%,增幅高于全市出口92.0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5%。
民营经济新增从业人员6.03万人,其中当年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870人。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39亿美元,增长32.5%,外贸依存度达到了36.1%。其中,出口9.32亿美元,增长22.4%,地方产品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64%;进口11.07亿美元,增长42.3%。出口增长较慢,进口增势迅猛,贸易逆差初步形成。
利用外资。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71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额10.36亿美元,增长63.7%。按国家商务部口径,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完成2.75亿美元,增长59.9%。
对外劳务合作。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58亿美元,增长42.2%;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1.66亿美元,增长27.6%。
经济协作。引进市外客方到位资金144亿元,增长102%,实现倍增。
旅游业。200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5.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74亿元,分别增长15.1%和23.4%。其中,海外旅游者53758人次,增长33.4%,实现外汇收入4601万美元,增长30.7%。全市拥有国家4A景区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拥有旅游星级饭店60家,旅行社7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具有出国旅游组团资格的旅行社1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0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全年共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1703人,其中,本科1547人,硕士生146人,博士10人。25个引智项目得到国家外专局批准,其中,中电华威的ULSI电路封装用环氧封装料规模化制备技术被国家外专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27人次,为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正式启动了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网上培训工程,对45家试点单位40岁以下工作人员进行了网上定单式培训考试。
卫生防疫。全市年末各类卫生机构达923个,增长6.5%,其中各类医院153所,增长5.5%;医疗总床位9057张,增长3.0%。卫生工作人员14909人,增长0.9%,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829人,增长1.3%;执业医师5248人,增长0.2%;注册护士4004人,增长4.1%。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达91.3%,提高13.5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77.7%,提高1.6个百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04: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达到472.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0.1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3‰,全市人口计划生育率90.72%,较上年略有提高。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为45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8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76‰,死亡率7.03‰,自然增长率4.73‰。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8.11%。
居民收入。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06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3869元,增长10.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043元,增长18.3%。
居民生活。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13元,增长16.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74元,增长25.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1%。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平均为24.5平方米。
社会保障全市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8万人,净增0.78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43万人,净增0.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6万人,净增3.76万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及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抚政策全部得到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2 05: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江苏各市GDP排名
1、苏州市4026.5  15.3
  2、无锡市2805    15.1
  3、南京市2413    15.2
  4、南通市1472    15.4
  5、常州市1302.2  15.1
  6、徐州市1207.8  14.3
  7、盐城市1011.4  14.3
  8、扬州市922     15.0
  9、镇江市833.5   15.0
  10、泰州市820     15.0
  11、淮安市561.8   14.3
  12、连云港453.9   14.2
  13、宿迁市375.9   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