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1|回复: 9

田湾附近的“苏北周庄”值得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2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北周庄”还是原生态,值得一去呀。
对我来说,窑湾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徐州新沂,早就知道窑湾绿豆烧的大名。

对于我来说,虽然参观过的古镇并不多,但毕竟在江南苏州待过一年多,苏州的周庄、同里、甪直、木渎等古镇去过多次,浙江的一些古镇也有些熟悉,所以对古镇并没有多大兴趣。
年夏天又去了凤凰古镇,更加深我这种想法,以后古镇基本不用再去看了,除了卖东西的商铺商贩,看到更多的就是来自各地的游人,令人兴味索然。今年又有几次骑友骑行窑湾,我也没有参加。
今年国庆大假,本来有旅行计划,但考虑到游人太多,还是打消这个念头。正好国庆连着中秋,就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
到家后,还是坐不住,就想起窑湾、想起骆马湖来了。于是打电话给弟弟,让他带我们一家去窑湾看看。


ttachment.phpattachmentid=17141&stc=1&d=1257255112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此帖于 2009-11-03 21:32 被 xclone 编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古镇位于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历史悠久,商业繁荣,古建筑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现存清代和民国初期古民居813间,面积16309.43平方米,两条古街仍保持原有风貌。

窑湾古镇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苏北周庄”,有“大运河畔第一古镇”之称。明清鼎盛时期,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会馆和办事处,镇上建有布庄等大型店铺作坊360余家,还有美、英、法、日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经商传教,并建有教堂、寺庙十多所。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厚重的历史孕育了窑湾独特民俗、饮食和商业文化。窑湾古镇古建筑遗产是运河文化的象征,在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上独具风格,街区规划为一个中心区,二条放射状古街道。古镇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窑湾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传统的早市“夜猫子集”。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描绘了夜猫子集的盛况:“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
窑湾绿豆烧酒、甜油等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ttachment.phpattachmentid=17142&stc=1&d=1257255193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此帖于 2009-11-03 21:33 被 xclone 编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古镇五奇
一、鸡鸣三县
窑湾位于邳州、宿迁、睢宁三县交界处,每当窑湾鸡叫,三县都可听到,故称“鸡鸣闻三县”。
二、一镇两县
窑湾自汉代起就是下邳和海州交界处的乡间圩集。唐代时,以沂河西岸设邳州窑湾隅头镇,沂河东岸设宿迁窑湾合口镇。清康熙八年(1669年),郯庐8.7级大地震,隅头镇沉陷地下,剩余幸存者迁入合口镇,从此窑湾邳宿两镇合为一个窑湾镇,镇中心有一条界牌街,街中设一过街楼,楼下有一界石,上面刻有“邳宿交界”。街东为宿迁管辖,街西为邳州管辖。
三、街天一线
窑湾古街道较窄,仅8尺,曲型街长6华里,街两侧楼高20丈,楼檐交错,举目望天,街天一条长线,古称“一线天”。
四、日落街南
窑湾地形斜,街道是由东南弯弯曲曲通向西北。隋唐时期开发大运河,又将南街斜削一块到岸西,站在窑湾码头看落日,好象“日落街南”。
五、奇门遁甲
窑湾自楚汉就是一个古营盘,驻扎军队。公元前209年,楚王韩信建都下邳,东军营设在窑湾,按古老孙子兵法,实施自然水土工程,利用树木蔽体构成奇门遁甲八卦阵势。1139年,岳飞率10万大军驻窑湾,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抵抗金兵南犯。1324年10月4日,徐达和刘伯温率军25万大军在邳宿一带与元军10万铁骑决战,刘伯温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势消灭元军。清道光年间,窑湾臧位高、臧纡青在窑湾利用古代军事地形,建造砖石结构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防犯太平天国军队进攻。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古镇四险


一、哨楼林立
窑湾有军事哨楼18座,还有7座过街哨楼,如东城门、西城门、北城门、南哨楼、华棠门、西水门和东水门过街哨楼。另外,西当典两座哨楼,东当典一座哨楼,苏镇扬会馆一座哨楼。每座哨楼四面都设枪眼。
二、四面环水
窑湾四面环水,南有大运河,西有老沂河,北有小山河,东有护城河,中有后河,把一条古街圈围起来。窑湾在1914年前没有桥,进古街全靠船渡。后来东城门和北城门在护城河上建有吊桥,白天人群由吊桥出入,夜间吊桥提起,城门关闭。1914年吊桥不在吊起,行人随便通行。
三、八方炮台
清道光年间,武举人臧纡青曾在窑湾四面城墙设八处炮台,架上土炮,射击威力较大,河内大船亦可击沉。
四、曲街深巷
窑湾地形弯斜,街道仅2.5米,狭长弯曲,到处是高墙深巷,外地生人白天入街都会迷路。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古镇八古
一、千年古槐
位于原山西会馆内的一棵古槐,距今已有1800多年。东汉末刘、关、张桃园结义后,兄弟三人初创业于下邳东30里(今窑湾处),大将关羽驻守此处,他的战马就栓在这槐树上。现在古槐枝叶茂盛。
二、黑陶古窑
在秦末汉初时期,古沂河湾东、骆马湖岸西是一片淤泥地带,这里的劳动人民利用淤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泥瓦缸、瓦罐盆、碗、壶等,然后搭地窑烧制成黑陶。窑群从沂河两岸向东,方圆20余里。有上窑、下窑、五里窑、六座窑等,烧出来的黑陶器具,由大运河运往苏鲁各地出售。
三、汉时古桥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韩信被封为楚王,建都下邳,窑湾土圩子为韩信驻军东兵营区。从窑湾通往下邳修建通道,在沂河上架起一座五洞桥,桥宽12尺,长50尺,砖石结构,桥下5个洞口,每块砖重40斤,此桥位于窑湾西小街南边,已不存在。
四、韩信点将台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韩信被封为楚王,建都下邳,将军队分为邳东、邳西两处大营,东汉大营设于窑湾圩子。修圩门,建校军演武场,立点将台,位于现在窑湾中学北广场。1931年,张华棠将军在这里建立“五四公园”,铲平乱坟堆和点将台土台,在点将台处重建砖木结构抗日宣传演讲台,现不存在。
五、楚王城楼
公元前209年,宿迁楚霸王项羽起兵灭秦,他带领2000农民来到窑湾,站在大东门土城楼上,号召烧窑工人起来造反,推翻暴君秦始皇。后来当地人称大东门为楚王城楼,现已被毁。
六、关羽马槽
东汉末年,关羽驻守沂河湾处(今窑湾),战马栓在一棵古槐树上,树下有红石马槽和半片碾盘磨刀石,称之为“关羽马槽”和“关羽磨刀石”,现已留存。
七、玄帝庙
玄帝庙建于宋代景德四年(1007年)。前后两进大院,前大门三间供灵官像,中大殿供玄坛大帝,两侧有龟蛇二将,后大殿供太上老君,至今留存。
八、古镇码头
隋唐时期,开发大运河,将窑湾南街斜削去一部分到河南岸,岸南称窑湾西小街,岸北为窑湾水旱大码头,南北漕运粮食和东海运来的食盐都在此码头装卸、中转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窑湾得名于清代。此前至晋,为临湘县(今长沙)西锤村落。因晋时在今壶山建石头寺,便称石湾。晋建兴元年,(313年)武昌太守、荆洲刺史陶侃为攻打反晋武装盘踞的长沙城,率五千兵马屯兵壶山等地,两年后,队伍扩大到二万余人,便移据长沙岳麓山。在石湾期间,为保证军需,他率部规模开发这里的商贸,使石湾初成江南小镇。相传他建有阅兵的望岳亭(现建为望衡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解决军粮而率先垂钓的钓鱼亭、沟通港汊的陶公桥(即后称通济桥,已拆),登壶山的八十三蹬(被水厂填埋)等。唐永徽六年(655年)唐代被贬宰相、潭洲都督褚遂良曾到石头寺疾书“大唐兴寺”,(其石额今被市博物馆收藏)隐喻匡扶大唐之意。后有名僧智俨在寺执教四十余年。期间,唐天宝八年(749年)后,新设湘潭县治于石湾上游的洛口。(今易俗河)时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为该寺智俨写了两块碑文(碑文于拆九层石塔后失),他来成立不久的湘潭时赞曰:“无土山,无浊水,民禀是气。”这时湘潭已是山青水秀、人口稠密的湖南巨镇。石湾小镇也便保住了陶侃驻军时的繁荣。此时,石头寺改称唐兴寺。唐代诗人杜荀鹤曾来唐兴寺赋诗,题《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前二百余年,楚汉相争时期,窑湾一带是古战场。由沂蒙山脉山洪冲下形成一条自然沂蒙山河,经窑湾拐向南直入黄河道,造成窑湾北西两面环水。楚霸王利用有利地形屯扎军需粮草于此,山河西岸农民兴集供驻军生活日用品,就是后来的隅头镇。每年夏季山洪暴发上游冲下来泥土积淤很多,驻军利用战俘和犯人烧窑、烧砖、烧泥盆、烧泥碗、烧泥缸作为日用品,当时划分三大窑群,从窑湾向东五华里叫“上窑”,再向东五华里叫“下窑”,再向东五华里叫“五里窑”和“六里窑”,十六华里窑群集结。当时山河东岸湾内叫“窑湾”,它是军需特区,不受州县管辖。 公元220年,关公与曹兵大战于窑湾,因孤军作战而大败,兵退四十里被困土山,后来窑湾人在山河处建一座关帝庙,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关公坐式塑像高达2.5米,庙殿内西山墙壁上,画关公骑赤兔马飞越山河画像。关帝庙后有一个红石马槽,当年关公在此喂过赤兔马。庙前20米处有半块碾盘石,是关公磨青龙偃月刀所用,后来错传是窑湾月牙桥之景。从这座庙向南五华里有三圣庙,供的是桃园结义刘、关、张。这个汉像庙比关帝庙规模还大,单周苍站塑像3米多高,是一般庙宇少有的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1: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605年,隋朝开发大运河从窑湾经过,切断了通往黄河的山河。公元618年,唐朝施行州县制,窑湾位于徐州、海州交界处。隅头和窑湾隔一条山河。“隅”是角落,“头”是前头、尽头,唐初把它命为“ 隅头镇”。而窑湾千百年来是军事、政治特区,不受州县管辖,没有命名,因海州最西边界湾子里有很多烧窑处,顺景简称“窑湾”。 公元1627年,明朝天启七年7月初七,窑湾头湾决堤,洪水淹没到新安镇一带。 公元1668年,清朝康熙八年,郯城发生8.3级大地震,震波三百余里,窑湾三里相隔的隅头镇被沉没地下,骆马湖喷沙、喷水,从此千年旱湖变成水湖。 公里1670年,康熙十年大典期,因多年战争,对地震灾区无财力、人力救援,康熙皇帝农历四月初八下旨大赦天下政治犯,被灭亡的明朝官员指定到地震灾区开荒生产,免于灭族之罪。于是全国十多省明代旧官员带领族人和乡亲来到地震灾区窑湾。来自全国十多省的这批人,文化素质高且有多年管理国家经验,资金雄厚,他们精密规划,利用窑湾“S”形自然河岸筑五华里街道,按五行八卦作为太极线,按八卦九宫方位建十条街道和一条回族街,共十一条街;建立八省会馆,建筑工艺庄重、宏伟、豪华。江西会馆和福建会馆建筑的工艺可同北京皇宫相比,河南会馆、河北会馆、山东会馆、安徽会馆、山西会馆、苏镇扬会馆、青海回族清真寺等均具有一定规模。后来他们经营全国十八省工商业,东西两处当典,名建筑有十八家钱铺、奶奶庙、大仙堂、碧霞宫、三清观、城隍庙、慈云寺、观音庵、小街子奶奶庙、九宫道升仙楼等。到清末时期,窑湾已有“小上海”之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那里道路好走吗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