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海:义无反顾去“战斗”
本报讯(记者 官慧)“他话不多,你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采访之前,张福海的同事开玩笑地给记者这样打着预防针。张福海,这个来自黑龙江的田湾人给记者留下了与大家对东北人惯有认识反差极大的印象:白净而腼腆。可交谈下来,记者发现他骨子里依旧透着东北汉子的那股硬气。“我们就像战斗中的军队,只有打胜仗才能生存下去,即使知道向前冲可能会送命。”张福海铿锵有力地说着。
张福海,自199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便扎根于江苏核电公司维修处,不知不觉与核电站里的泵已经打了10年的交道,与泵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维修工作中,他发现问题,潜心研究,解决问题,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如今的张福海,已经是维修处转机科科长,反应堆冷却剂泵的科研技术带头人。
在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安装和调试中,张福海独立承担了多项技术课题,与俄罗斯专家一起解决了许多大型设备技术难题,是俄方“竖起大拇指”夸奖的专家。
2006年4月18日,1号机组在进行发电机励磁系统调节试验时,励磁机转子损坏。虽然励磁机转子存有备件,但该备件出厂时没有径向铰孔,而要进行现场铰孔作业的技术难度相当大。张福海作为这个重要设备—励磁机缺陷处理的现场负责人,非常明白不能在制订方案、处理问题上完全依靠俄方。他通过与俄方代表的积极沟通与协调,自己潜心钻研和计算,大胆地制订出采用半圆销对钻头进行定位导向的方案。为了保证这个方案的实施万无一失,张福海和有经验的技工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该方案实施初期,俄方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双方为了达成共识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十足把握,但是问题存在着就要去解决,况且那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张福海对记者说。在方案具体实施的时候,工人们也有点顾虑,都不敢操作,张福海当机立断地说:“出了问题,责任我承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径向铰孔工作提前完成,既保证了质量又加快了进度,避免了设备返厂加工带来的时间上的延误和经济损失。
张福海可谓是田湾核电站泵类设备的“外科医生”,他每天都要去现场巡视,通常是早进晚出,如果遇到棘手问题,不分昼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投入工作。数不清有多少次,他半夜被叫醒到现场处理棘手问题。对此,他为自己能在关键时刻显身手感到很骄傲。
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共有1000多台泵,张福海都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它跟高考差不多,天天都处于紧张状态,每天面对的都是新问题,但是我喜欢这样的挑战!”他憨憨地笑着,如此笑侃压力。
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商运近在咫尺,张福海将在这份“高考卷”上,以他的责任感去解答更多的疑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