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核能是个好东西”、“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从此,我国的核电事业从零起步,大踏步迈入国际商用大型核电站运营管理的先进行列。大亚湾核电站担负起了领航员的重任。到今年7月底,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0周年,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大亚湾人正在用一个个辉煌告慰小平同志。
8月的大亚湾畔,浪花轻卷,海鸟翔集,蓝色、白色、绿色清新爽人。置身于一层层绿树鲜花中,很难想象,这里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核电厂区。
一部大亚湾核电史,无声地见证着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核电事业的牵挂。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1994年,小平同志先后11次就筹建大亚湾核电站问题听取汇报、作出批示。
“没有小平同志的决策,就没有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第一任主要领导、原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国对往事记忆犹新。这位曾经为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请求辞去省委书记职务的老人告诉记者,大亚湾核电站从立项批准到成立合营公司,再到开工、建成,每一环节都浸透着小平同志的心血。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内地还没有一座核电站,而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核电已颇具规模。为了打破能源瓶颈,发展核电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当时很多人对核电不了解,筹措资金困难。1984年,小平同志以其远见卓识,坚定地支持发展核能,指出:“深圳要办好两件事,一是建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
当时,我国外汇储备约200亿美元,而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需要约40亿美元。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这番话给大亚湾人吃了定心丸。他们大胆采用“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模式,即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双方投入股本金4亿美元,其余资金均向银行借贷。发电后,大部分电力输往香港,用收入的外汇电费按期偿还外债。这样的筹资、建设模式在当时没有先例,堪称创举。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会见香港中电公司董事长罗。嘉道理勋爵,对他说:你的公司和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的合作项目,是中外合资最大的一个项目,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个项目的意义,不仅是最大的合作项目,而且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以及增加香港人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项目协议的签订,把大陆和香港的经济联系得更紧密了。
一步一座山,大亚湾的建设充满艰辛曲折。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香港多个团体发起签名,要求停建缓建大亚湾核电站。关键时刻,小平同志顶住压力,深思熟虑,一锤定音:中央领导对建大亚湾核电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央充分注意核电站的安全问题。1990年12月,小平同志再次强调:“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
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8月7日正式开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昝云龙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们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得益于小平同志的长远眼光!”在长达7年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低头学习、抬头接轨,终于使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商业化核电站崛起于荒滩之上。
如今,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发电1400亿千瓦时,其中近900亿千瓦时输送香港。核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运行业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吸引数以千计的香港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核电专业人才在这里成长,为我国核电跨越式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主席米高。嘉道里博士由衷地感叹:“我们一直以能参股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感到骄傲!”
20多年光阴,小平同志播下的一颗种子,已长成一个巨人。大亚湾核电站这个“零资本”起家的企业,“以核养核,滚动发展”,不仅归还了90%以上的贷款,而且“滚动”出一个岭澳核电站,“裂变”出一个总资产50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禹民表示,我们将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电事业做大做强而努力。
蓝蓝的大亚湾,绿绿的大亚湾,小平嘱托久久回荡,激情跨越永不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