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丰俊 实习生王刚 通讯员谢岳铭 彭玉琴) 记者从昨日省政协的专题调研会上获悉,广东建设用地2006年已达到162.55万公顷,突破了2010年158.26万公顷的规划规模,多出4.29万公顷。针对征地纠纷日益突出的现状,专家呼吁同地要同价,多途径对农民进行安置。
用地紧但闲置土地也多
昨日,省政协九届第十九次常委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围绕“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专题议政。据了解,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省政协组织20多位委员,并邀请部分专家,先后赴汕头、惠州、茂名、阳江、深圳、东莞、广州等市及部分县(区)开展调研。
调研专家指出,虽然我省用地紧张,可是珠三角闲置的地也多。2004年专项调查显示,全省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超过3.5万公顷,其中空闲土地4712.3公顷,闲置土地逾2.7万公顷,这些存量用地88.5%集中在珠三角。
调研组组长、省政协常委、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薛建枫说,现在粗放用地现象依然严重。重点 项目中, 阳江核电站用地617公顷,海域面积123公顷,比 大亚湾核电站用地就大不一样,大亚湾在集约用地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薛建枫表示,在农村,“空心村”现象突出,土地浪费十分惊人。他举例说,广州白云区江高镇某村,一户多宅的占到24%,其中最多的达一户七宅,一户三宅、五宅的现象也很普遍。
同地不同价现象很突出
薛建枫说,现在征地性质界定不明确,不少营利性用地以公益性名义征收,严重侵占了农民利益,激化征地矛盾。另外,同地不同价现象尤为突出。比如,广惠高速增城、惠州相连,增城征地价格是3万元/亩,但惠州每亩只要几千元,因此导致农民拒不交地影响了开工。此外,大部分地区还是以货币安置为主,难以解决农民自谋生计问题,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报告建议,在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现象,逐步实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此外调研组还建议各地采用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入股安置、就业安置以及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保障其生计。
(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