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3|回复: 3

中俄能源合作:中方应有长远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4 0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俄能源合作:中方应有长远规划

——专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

本报记者 刘洋 《 中国能源报 》( 2010年10月11日   第 03 版) 307.jpg   ■姜毅
  双方能源合作肯定会往前走,不光是油气,核能、电力合作也将往更深处发展,在合作形式上也将更为广泛。


  9月底,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中俄双方此次在能源合作方面收获颇丰。两国签署了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与中国石油自然气团体公司在通过斯科沃洛季诺-漠河石油管道对华输油相互关系与合作总协议、俄罗斯核能建设出口公司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将签署田湾核电站三号、四号发电机组建设的技术草案合同以及对华供气基础性放宽条件协议等一系列能源协议。另外,中俄双方领导人还共同出席了中俄石油管道开通仪式,俄罗斯将在今后20年内通过该输油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原油。
  作为此次访问的“前站”,9月21日,中俄双方在天津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双方代表共同出席了中俄东方石化(天津)炼油厂的奠基仪式。此外,神华团体与俄罗斯同一电力系统国际股份公司签署了《神华团体公司与俄罗斯同一电力系统国际股份公司关于建设煤制油厂的备忘录》。
  有分析以为,中俄能源合作目前步进收获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收获期,怎样面对未来的中俄能源合作?本期特邀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与读者分享相关观点。
  
  中国能源报:有分析以为,中俄能源合作目前步进收获期,怎么看待两国能源合作现有状态?
  姜毅:总体来看,中俄能源合作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俄罗斯更加重视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由于这对俄罗斯的长远发展能起到平衡作用。在金融危机前,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俄方对与中方的能源合作还有犹豫,双方能源合作形式当时也比较单一。而今年称得上是中俄能源合作瓜熟蒂落的一年。从往年开始,两国能源合作形式开始多样化,贷款换石油就是典型的范例。此外,俄罗斯并没有由于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而拖延中俄石油管道俄罗斯段的建设。换言之,固然俄罗斯在经济上有困难,但是还是保证了管道的如期完工,这也体现出俄方对中俄能源合作的积极态度。另外,往年,两国就西伯利亚进进中国的自然气管道走向路线图基本达成一致。整体来看,目前双方对能源合作都持积极态度。
  中国能源报:金融危机前,什么原因导致俄罗斯对中俄能源合作持犹豫心理?
  姜毅:最主要、最现实的原因是当时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俄罗斯靠既有的管线能把国内经济拉动得非常高,因此,他们当时以为没有必要大费周折开辟一条新管线。随后,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下跌,从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来讲,俄方要实现一个金融危机前后相对平衡的状态,假如再不抓紧积极开拓,俄罗斯可能会错失中国这个长期供给的合作伙伴。怎样通过中国这个伙伴来保持它能源出口的相对平衡与稳定,这对俄罗斯而言非常重要。
  另外,假如没有中方积极配合与俄罗斯展开形式多样化的能源合作,俄方还会有自己的考虑,包括往年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实际上是中俄两个大的能源企业进行的一种金融合作,这是中方对俄方的某种援助,也正是由于这种援助刺激了俄罗斯,使其愿意以更多的合作往返应中方的积极态度。
  中国能源报:9月底在天津举行的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上,双方表示将共建位于天津的东方炼油厂,事实上,双方就此事谈判了3、4年,中俄原油管道双方也就各个题目谈判了好些年,您以为中俄能源谈判耗时长的原因是什么?
  姜毅:这其中主要是贸易利益。上升到大层次来讲就是国家利益,落实到谈判层面的话,就是双方企业的经济利益题目。由于东方炼油厂最大炼化能力是3000万吨,一期工程是1300万吨,中方需要落实3000万吨原油的来源,而中俄原石油管道运输的3000万吨原油是直接输往大庆的,俄方是否愿意为东方炼油厂增加原油运力,俄方有自身利益考虑,中方是希看与俄方积极合作的。
  另外,俄罗斯不满足于仅做一个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希看凭借能源上风变成一个产业发达国家。因此,在能源行业,俄罗斯所追求的也尽不仅仅是能源原材料的出口,而是深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事实上,俄方一直希看进进中方能源领域的中下游市场,双方就此事也谈了很长时间。从往年开始这方面的合作步伐在加快,双方都意识到这个题目。
  中国能源报:中俄石油管道竣工,对中俄双方各意味着什么?
  姜毅:对中方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来自俄罗斯的相对稳定的原油供给量和可以预期的不断增加的供给量,假如中俄石油管线运作较好,双方经济收益较好的话,就能有效推动中俄自然气管线的建设和竣工。
  尽管俄罗斯开始对这条管线有各种顾虑,但是终极还是同意修建此管线。从能源战略考虑,为了打造一个能源帝国的地位,俄罗斯必然要发展这条能源管线,由于现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大都是输往西方,俄罗斯在东方基本没有一条管线。在俄罗斯西部地区,油气生产趋向萎缩,特别是在西西伯利亚以西,俄罗斯的油气源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萎缩。将来新的开采地区肯定要东移,这是俄罗斯的整个能源现实和战略。另外,往年,俄罗斯通过了贝加尔以东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要求整个远东地区每年GDP增速超过全俄的均匀水平,这样才能终极拉平远东地区与全俄的发展差距。对于途经的俄罗斯远东城市来说,中俄管道的开通,都将使其获得某种程度的经济收进,由于这涉及管道过路费题目。
  中国能源报:媒体高度关注中俄自然气合作的进展,在您看来,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姜毅:中俄自然气合作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价格题目。中俄两国就此谈判时间较长,这主要是价格计算公式题目的谈判。由于自然气的价格形成比石油更复杂,它涉及整个国际能源价格及世界金融情况。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在自然气上的良好合作,无形中给俄罗斯增添了压力。从俄方来讲,出于战略和实际情况的考虑,俄罗斯希看能与中国在自然气价格题目上有突破。
  中国能源报:您以为,未来中俄能源合作,中方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姜毅:从中方来讲,长远看来,中国对中俄能源合作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中方在此方面还有待完善。这个长远规划不是指中方要从俄罗斯买多少油多少气,而是指包括上中下游的全流域规划,中方要从现实情况出发,从全流域、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中俄能源合作。由于对于中俄能源合作来讲,俄方不可能只满足这种状态,即俄方和中方的能源合作局限于货物买卖。中方对此要有一个纵深的、全产业链的规划,中方想从俄方拿多少原材料,可能性有多大,中方为此要做出哪些让步,这些都需要规划。所以,我以为,中方对于开展与俄方的能源合作要有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考虑,这是最关键的题目。具体落实到每个项目的谈判,除了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外,更多的要考虑到一个可行性、可能性的题目。
  此外,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中国的能源需求必将上涨。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来源多样化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大原则,在此原则下,中俄能源合作谈判应寻求一个平衡点。另外,在具体项目谈判上,中方应该对总体趋势有把握,特别是国际能源价格。中俄在能源领域要深化合作,合作形式也要多样化,不能仅局限于上游产品,由于这种简单的货物买卖交易在世界经济总趋势下是不够的。
  中国能源报:对于未来中俄能源合作,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姜毅:整体来说,中俄能源合作的远景比较乐观,但是不能盲目乐观,而应有一个渐进的心态。整个中俄能源合作会往前走,但是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样顺畅。由于这并不是说在确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中俄双方的所有贸易题目就解决了。双方能源合作肯定会往前走,不光是油气,核能、电力合作也将往更深处发展,在合作形式上也将更为广泛,包括技术合作、合资、全产业链合作及加油站这样的服务产业合作都将有可能。但这不是一步登天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俄的双边能源贸易都将扩大,中国对此要放平心态,做好思想预备,这样才能制定比较现实的目标和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2: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从头,收复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8 09: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嘿嘿,回个贴表明我来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8 09: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我好崇拜你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