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已完成对 核能行业战略价值的评估,并在近日发布的政府报告中介绍了此次评估工作获得的成果。报告指出:捷克本国企业可以完成75%的杜库凡尼 核电机组建设 项目的工作,且杜库凡尼项目在投资高峰期能够将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0.9%,因此捷克应向本 国核能行业提供更多支持以促进其出口。
目前,捷克正在就杜库凡尼两座新核电机组的建设开展招标活动。在此期间,为了解本国的核电建设能力,捷克工业和贸易部与六家候选工程总承包(EPC)供应商进行了交流。新发布的报告主要基于此次交流。
一方面,报告中指出,至少50%的捷克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可实现本土化,本土化率最高可达70%至75%。高本土化率源于捷克企业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建设了杜库凡尼和泰梅林核电厂,并深入参与斯洛伐克的莫霍夫采和博胡尼斯核电厂建设。报告称,在捷斯两国的这些核电建设项目中,捷克企业提供了汽轮机、电路部分以及核岛的绝大多数设备和关键部件。例如泰梅林1号和2号核电机组约90%的设备和部件由捷克企业提供。
另一方面,报告强调,核电建设将为捷克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报告表示:预计“在投资高峰期,GDP平均增速将达0.67%,最高增速可达0.9%。从长远来看,核电建设项目将使捷克GDP增加0.21%,即核电机组运行期间每年可创造2426亿克朗(112亿美元)的GDP。此外,两座新机组在建设阶段将提供近22万个工作岗位,在运营期间提供4720个固定工作岗位。
为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该报告在评估核电行业的建设能力和战略价值之后,提出捷克应在研发以及海外市场开拓和贸易交流等方面向核能行业提供全面支持,推动核能出口。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李晨曦 编译 伍浩松 审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