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9|回复: 9

咨询几个题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1 16: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核和西屋签订的技术引进协议中,西屋对AP1000的知识产权涵盖130万千瓦及其以下功率的设计。若国核无法将原设计功率提升至130万千瓦以上,是不是意味着AP1000的引进失败?原来的有媒体指出主泵的技术西屋不转让给中国,而最近呢国核有专家说主泵技术完全转让。这两个版本究竟哪个是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18: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见---

1)市场换技术,东芝和西屋当然不可能在中国一棵树吊死,考虑最近美国核能贸易团访问印度,另外还有巴西,土耳其,和埃及等新兴市场。老中医不可能由于你一个人生病,而把药方和药引子一定要传授给你?
2)别人把握的技术即使完全转让给你,也是有条件的,如不能出口到其他市场,如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
3)技术转让还有许可期,一般10~15年,期间 Li 继续charge Licensee 专利使用费。中国的常规发电团体都与国际制造商合作良好,而且关系比较灵活,并非独家排他性。
4)中国制造或中国品牌,并不意味着有知识产权,日本和法国人都曾攻击铁道部的CRH号高铁,盗窃技术。中国的机车和动车出口到欧洲发达市场,法国如临大敌。
5)所谓全面转让,不过是培育一个外包Outsourcing的制造加工厂而已,我想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都知道耐克运动鞋是怎么加工的。
6)只有在别人受让的技术之上,发展进步的技术才是自有,爱因斯坦不能把握了牛顿三大定律,就说是某某相对论。
7)Areva的EPR和MHI的APWR功率都远在1300MW之上,1600~1700MW,但却不是非能动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2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关系

核岛采购合同


Nuclear  Isla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ESBWR。只是第一个题目还没有解决,若728不能将AP1000的功率提升到130万以上,是否完成三门海阳四个机组之后还得向西屋购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1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西屋签订的AP1000技术转让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已明确:中方有权使用引进的AP1000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当自主开发的反应堆单机电功率大于135万千瓦时,中方对该反应堆具有知识产权。该反应堆可向全世界出口,但假如要进进美国和日本市场,则中方需与西屋公司联合进行。
引用:作者: 麦子熟了谢谢ESBWR。只是第一个题目还没有解决,若728不能将AP1000的功率提升到130万以上,是否完成三门海阳四个机组之后还得向西屋购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Intelectural Proprietary) 同时意味着收益与风险。

对于NSSS供应商,风险即要承担Liability。
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时刻考虑到事故发生后可能成为被告。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核安全有关的诉讼可能会导致一家公司的破产。

而技术领先的专利商和有经验的A/E承包商并非是不愿承担责任,而是希看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和适当的合同条款下,承担风险和责任。

在扭曲的非市场经济环境下,会有许多非自身的不可控因素,单纯承担Licenser,Engineer,EP供应商,Consultant的角色可能风险会较小。
甚至风险与收益完全不能平衡的情况下,有的公司则选择退出,如要求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仅仅从事有限时间跨度和工作范围的顾问咨询,或设计审查。

同样这个站在别人1170MW肩膀之上的1350MW,对WH来说也充满了WH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
当然在Toshiba和WH的自家后院美国和日本,WH当然不会允许这种带有自己影子的堆型进进,至少美国的NRC根本不会颁发许可证。
在其他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军政府和核走私国家,WH将会懒得惹火烧身,只要与WH品牌无关。

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包括别人和自有的),在市场环境下鼓励竞争,通过市场规则和严密的合同条款恰当地分配参与者的收益、风险和责任,采用国际上业已验证成熟的项目执行模式控制和规避风险,才是核电健康发展和核安全的保证。

假如只是成功地将“来样加工”过程百分百国产化,而称为跨越式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无疑是对技术被引进方,以及自己的研发人员的劳动蔑视,而这种产权承载的技术风险是非常可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5: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升功率也不是那么轻易,N年之后的CPR1000也只是100万千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15: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率和负荷因子的提升只可能在整厂运营的反复实践中,而不是单纯图纸上获取。

如秦山CANDU的TG功率差,Hitachi调试中也查不出原因,而是TQNPC运营后才逐步提升。

事实上,AP-600也没有规模建厂,AP-1000 更是FOAK-First of a Kind Tech。

单纯追求大功率意义并不大, EPR,ABWR, APWR功率都在AP-1000之上;另外还要考虑停堆换料大修宕机,电网的承受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在将来的实践中,由1170MW提升道1300MW,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秦山CANDU只是提升8MW 将来由于老化,若不提前采取措施,损失的可能是几个8MW,如G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16: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代技术,我们更注重的是安全。没有了核安全,再大的功率都没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