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反应堆,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属于早期的原型堆。例如:费米I号堆,美国西宾港的反应堆等。
第二代反应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这个时期,大型的商用堆发展起来,并投进运行,直到目前仍在继续运行。这些堆型主要是压水堆(PWR),沸水堆(BWR)和加拿大的重水堆(CANDU)等。
第三代反应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这代反应堆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堆型主要是加拿大的重水堆(CANDU6),先进压水堆(AP600)等。
反应堆,将从2030年开始应用。四代堆的设计包括了核燃料加工技术、反应堆技术和核废物处理技术,所以称为核能系统。核能系统的预定目标,是具备核燃料长期稳定供给、核废物最小化、本征安全性、物理防核扩散和经济性。
2002年7月,GIF从近百种候选堆型中,选定了6种反应堆堆型作为核能系统优先研究开发的对象,包括超临界水冷堆(SCWR)、高温气冷堆(VHTR)、熔盐堆(MSR)、钠冷快堆(SFR)、铅冷快堆(LFR)和气冷快堆(GF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