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太平洋倾注放射性污水--解释了中国的 核电厂址选择的一个纠结题目
滨海还是内陆?
此前切尔诺贝利是内陆,三哩岛是滨河电厂,都不滨海
美国,法国,苏联的大多数核电厂并不建在海边,日本是岛国,整个四岛间隔海岸最远的地方也就100公里,而内陆多是丘陵山地。
尽管 中国核电业一再声称核电是多么清洁,安全,但都掩饰不了一个内心的恐惧-即
如何应对极端事故的发生和向百姓交代?
选址安全分析报告中有大气弥散专题,海滨当然弥散的快,实在岂止是大气?
海水不也是稀释效果最好吗?泥牛进海,沧海一粟
常见砖家大谈二代/三代如何,内地只能建三代这样的伪命题,实在剥下他的天子新衣不过是
三代首堆建在中国三门还是对安全保证没底
中石油开县自然气泄漏事故也就一个马夫才下台,要是内陆 核电站出了事故,数百万人没法喝地下水和河水,百姓的诉求尽非仅仅如此而已。
相反滨海核电厂失事故,海水弥散的快,尽管会漂流到其他国家,引起国际纠纷,但是比起对付自己人口密集的国民,还是轻易处理,此前吉化厂消防污水不是随着松花江流到了俄罗斯?国难当头,同仇敌忾
试想假如不是福岛滨海,而是福山内陆闭式机械循环冷却水系统,哪里往取5~6万吨水?
假如储存在陆地上,污染了淡水水系,那才后患无穷
这回福岛喷洒的海水,取自太平洋,又排回了太平洋,像一场弥撒的弥散
总之,切尔诺贝利,三哩岛,福岛的事故教训会让国人更守旧-
为了冷却反应堆,核电厂当然应该建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海边上,但是
为了应对海啸袭击,仅仅靠防波堤和防洪墙是不够的,还应该像三峡大江截流那样,用围堰把核电厂圈起来,才能防御神马万年一遇的海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