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内核新闻
国际核新闻
政策
人物
知识科普
展览会议
核技术
核设备
核工程
考试招聘
国家电投社区
中广核社区
中国核电集团

西方的礼节

[复制链接]
查看: 1865|回复: 5
发表于 2010-9-13 08: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方的礼节

为什么打招呼?

      在欧美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熟悉。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节形式。实在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随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打招呼响应。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假如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怎样打招呼?

      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    」就是「你好」的意思,不用按着课本教的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   」,除非这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有比较多的时间跟他聊天,不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    」就够了。假如怕自己英文不好听,至少微笑点个头。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 !」,实在相当于我们的「嗨」,这是同辈或好友之间的应对方式,不适适用在对长辈或地位比较高的人。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怎样吃饭?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或是把餐厅当作自己家一样让小孩子跑来跑往,这在西方国家是相当不得体的喔!尤其假如我们是吃西式餐厅,而不是在中国餐厅,一定要留意餐桌礼节。餐巾应该要展放在腿上,不是别在领口上的,更不可以拿餐巾来擦桌子或餐具!使用刀叉的时候,倒没有禁忌不可以拿着叉子讲话,由于在外国,放下餐具表示你已经吃完,预备请服务生来收走了。当然啦,假如要比手画脚的时候例外,究竟拿着刀叉挥舞还是挺不安全的!

      享用食品的时候安静是基本的礼貌,像是喝汤、嚼食品都不应该出声音,打嗝的声音尤其会引人白眼,万一打嗝发出了声音,应该对同桌的人说「Excuse me」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塞得满嘴的食品,慢慢一口一口吃。发表意见时,应该等食品完全吞下往之后再讲话,不可以一边嚼一边讲话。假如有鱼刺或骨头,应该尽量先用刀叉挑出来或切除掉,再放到嘴里面,不适合嚼一嚼之后再用嘴巴吐出来,假如不得已必须要这样做,也最好静静地、稍微用餐巾布遮掩一下比较好喔。

      零零总总谈了一些基本西方礼节,实在最基本的还是爸妈平时生活教养的功夫。假如经常提醒孩子遵守礼貌规矩,让孩子懂得规范自己、尊重别人,相信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也能很快就适应不同的礼节了!

中国自古就是礼节之邦,西方的礼节和我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当前国际交往频繁的形式下,不论是在国内接待外宾或出国访问旅游,不论是将要留学国外或常驻国外工作都有必要学习一下西方的礼节。

礼节有两个方面:其一要从内心往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其二要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由此人们通常可以判定我们家庭教养的状况。礼节的实质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这也就是要实行那条金笺: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所谓考虑他人的要点就是要使自己的衣着和举止尽可能让人喜欢。一看到衣着雅致、彬彬有礼的人,你就会觉得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相反,看到的是衣着不整,礼节不周的人,你就会有明显的缺少什幺以及不舒服和烦恼的感觉。

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差别很大。假如你想同西方人相处***,了解西方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问候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种问候可以用于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

若你不很匆忙时,对不熟悉的人可说一声"你好",回答你的也应该是"你好"。
当你第一次与别人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此外,久违的朋友相见时,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时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

假如谁要和你握手,你当然要同他握手--拒尽握手是非常不礼貌的。通常是由年龄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别人问好时,直呼别人的姓名也经常是得体的。你可以说;"早上好,蒙克里夫先生"或"你好,富兰克林"。

有些问候在中国事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假如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上哪儿往   "(Where are you going   )或说"你往哪儿啦?"(Where have you been   )他会想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

而假如你说:"你吃过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他可能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与你共同进餐。因此,和西方人相处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方式。

当你受到邀请时,你必须立即作复,明确地说明你究竟能不能接受这次邀请。假如对方是在谈话中或偶然遇见时口头提出邀请的,你就应该立即回答能不能往。假如当时不能回答,你可以说   quot;我今晚告诉你,行吗?"或诸如此类的话。但不管是口头邀请还是书面邀请,都应当给予明确的回答。

通常来说,表示你的确不能接受邀请的客气的办法是说出你不能不谢尽的理由。只是说一声"我不能往"或"我不往"是不礼貌的。说一声"对不起"也是不够的。只说一声"谢谢",那就只能使人莫名其妙,
不知你到底是接受邀请,还是谢尽邀请。

假如你接受了邀请,忽然有事不能赴约。你应当把你不能前往的真实原因告诉对方,接受了邀请而又不赴约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情。

在经历了饮食习惯的历史沿革之后,当我们都围坐在展着雪白桌布、摆着锃亮刀叉的餐桌旁时,吃饭已经从只为了充饥的需求而发展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在复杂的社会习俗。今天,在你应邀赴宴的时候,你对   澜   偷娜撕筒妥郎系奶富埃   蟾疟榷砸   骋   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假如是 那样的话, 就把它取出,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在西方,汽车有优先通行权。几个人肩并肩地排成一行走是不礼貌的。由于那样会妨碍别人行走或耽搁别人的时间。

西方店展,除极少数外,都对商品明码标价,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店员们都很客气,尽力为顾客找到满足的商品。顾客也必须很客气,假如看了好几件物品以后,一件都不想买,顾客可以说: "恐怕这些都不是我所需要的,麻烦你了,多谢。"

"谢谢你"(Thank you)这名话在西方比在中国用得要更加频繁得多。任何人替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小,也不管他是你的上司还是佣人,你都应该说:"谢谢你"。

你讲话完毕以后,千万不要向听众致谢。不要说:"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或"多谢你们留意听我讲话"等。讲话完毕时,略微欠欠身就够了,不必要多讲什幺。

当你给别人传递点东西或替人做些小事情而别人谢你时,你不必说什幺,只须笑一笑或点点头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啊!!!!顶哦!!!!!支持楼主,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大家好奇嘛 来观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1 0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1 0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似乎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1 0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党和人民的关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8-2025 核电论坛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292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