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4|回复: 2

中国核电的先驱——写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成立39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8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核电的先驱——写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成立39周年之际
2009年2月8日,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下称:上海核工院)成立39周年纪念日。39年来,上海核工院在上级主管部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以我为主,中外结合”方针,发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进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产业精神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公司)“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的“三和”文化理念,艰苦奋斗,创新拼搏,成为名副实在的国内核电设计的先驱,培育出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核产业二次创业和我国核电设计和核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核工院的前身是上海市为开展核能和平利用而组织起来的工程会战队伍,原名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2007年5月22日,国家核电公司成立,党中心决定,上海核工院从中国核产业团体公司(下称:中核团体)整建制划回国家核电公司。同年6月25日,中核团体与国家核电公司举行上海核工院划转移交仪式。
上海核工院创建以来,已圆满完成秦山核电厂、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一期、秦山三期核电厂等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技术支持、工程治理等方面的任务,赢得了“三个第一”的声誉,成为经历过从科研、设计到参与设备制造、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直至运行技术支持的核电站自主建设全过程的研究设计院。
上海核工院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两个文明建设责任制,用共同的理想、企业的核心价值凝聚队伍,培育了具有上海核工院特色的企业文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先进集体”、“上海市厂务公然先进集体”、“上海市职工最满足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从1994年以来,已连续七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目前,上海核工院正承担着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历史重任,负责浙江三门、山东海阳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总体设计、AP1000国产化项目的自主设计、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并同时承担着出口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二期工程设计、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任务。
2004年11月6日,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视察上海院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上海核工院是在中心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关心下建立起来的,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是伴随我国核电发展的实践壮大起来的,过往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和将来还要作更大的贡献。
——上海核工院的39年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历史。
秦山核电厂是我国第一座自行研究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厂。秦山核电厂工程原名“七二八”工程。周恩来总理曾三次主持中心专委会议,听取七二八工程的情况汇报,提出了设计建设七二八工程的四条原则:“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亲身审查批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原则方案。要求通过该工程的研究设计建造,把握技术,取得经验,培养和锻炼队伍,为发展我国核电打好基础。
光荣的使命、中心的关怀,激发了上海核工院人干事创业的和信心。上海核工院人牢记党中心、全国人民的重托,经过20多年的艰难探索,在一张白纸上,用艰苦卓尽的工作夺取了中国核电的头功,圆满完成了秦山核电厂工程设计,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谱写了中国核产业发展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国之光荣”。
17年来,秦山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秦山核电站赐与高度评价。1995年7月13日,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出席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国家竣工仪式时题词:“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总书记称赞秦山核电站,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2002年6月23日,总书记在视察秦山核电基地时指出:“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证实,党中心关于建设秦山核电站、发展我国民族核电的战略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
秦山核电厂的设计、建造成功,显示了我国自主开发核电的技术能力,为我国逐步实现四自目标(自主设计、自产设备、自主建造、自主营运),积极发展民族核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出口核电项目创造了条件。
继秦山核电站后,上海核工院又圆满完成我国第一个核电出口项目——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设计。恰希玛核电站胜利建成,是中国核产业在对外开放新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开创了中国核电出口的先河,我国从此跨进了核电站出口国行列,为中国核电出口积累了宝贵经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这项工程。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巴方发贺信,称赞“恰希玛核电站将作为中巴两国人民传统友好关系的象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载进史册”。
现在,上海核工院正在从事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2号机组工程的设计总承包。到2008年,该项目的工程设计和设备设计工作已完成。在工程建设各单位的大力协同下,恰希玛核电厂2号机组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工程建设已经从土建转向设备安装高峰。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在异国它乡绽放。
——上海核工院的39年是不断进取、不断开拓的历史。
39年来,上海核工院在荣誉和成绩眼前不骄傲、不自满,困难眼前不驻足、不懈怠,始终没有停止开拓创新的脚步,续写了中国核电研究设计中的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新的辉煌,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新的佳绩。
继秦山核电厂、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一期后,上海核工院圆满完成我国引进的第一座重水堆大型核电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技术支持和BOP工程建造治理。秦山三期技术支持任务的胜利完成,使上海核工院积累了在重大引进项目中为业主提供全面支持的经验。BOP建造治理的成功,进一步增加了上海核工院参与国际大型核电厂工程设计和治理的经验,开创了在这一领域的国内先例。2005年9月,主席出访加拿大时盛赞:“中加联合建设的秦山三期核电站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中加企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上海核工院在从事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设计的同时,主动出击,开拓二代加核电设计市场。先后参与了广东岭澳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厂的设计,为这两个核电工程建成投运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正在从事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二、三、四号机组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
上海核工院流淌着自主创新发展的血液,也跳动着开放合作的心脏。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核工院捉住契机,与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电气(团体)同美国西屋公司联队合作,进行百万千瓦级核电厂CPWR-1000概念设计;作为总体院,与北京核工院、中国核动力院分工进行开创性的CNP-1000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标准设计工作,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储备了技术,为后来参与三代核电技术的招标、承担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海核工院在核电前期工作中,同样是不断开拓,进行了江西、福建、安徽、重庆、福建、海南、湖北、广西等核电厂址选择工作,占据了核电前期市场的半边山河。
——上海核工院的39年是能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历史。
39年来,上海核工院始终以发展祖国核电事业为己任,以高昂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面对一道又一道困难、一个又一个困难,百折不饶,勇立潮头,引领风骚。无论是“零”的突破的秦山核电工程设计,还是世界上首创的AP1000依托项目设计、国产化AP1000后续项目、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研发和总体设计,哪里需要上海核工院,那里就会出现上海核工院的身影。
国家核电公司“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治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我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在国家核电自主化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和有关部分指导下,承担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根据国家核电领导小组意见,在国家核电公司(筹)的组织实施下,上海核工院从2004年起,参与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评审工作。2005年,被指定为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评审和谈判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全面参与自主化依托项目招标评审和谈判,派出大批技术职员长期驻京工作,同时在院内开展标书评审技术支持工作,为圆满完成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评审和谈判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核电公司的骨干气力,上海核工院在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承担着历史重任和多个角色。一是技术转让工作,对三代核电技术转让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依托项目设计分包和设计参与。2007年7月25日,上海核工院分别与美国西屋公司、石伟公司签署了中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设计分包合同;三是依托项目的总体设计。2008年4月28日,上海核工院与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签署了《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总体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2008年12月4日,上海核工院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在不转移外方责任的条件下,上海核工院作为总体院负责依托项目的总体设计、执照申领文件的编制、核岛BOP子项的设计以及相应的设计技术服务工作;四是AP1000国产化项目的自主设计;五是技术上负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在引进AP1000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高出发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为加速我国核电跨进世界先进行列迈出坚实的步伐。
我们坚信,在党中心、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核电公司的组织领导下,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上海核工院的39年是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三十九年来,上海核工院在自主设计、自主开发的工程实践和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工程中,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品牌着名度不断进步,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上风。
一是核电厂自主设计能力。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核电厂核蒸汽供给系统自主设计能力;核电厂主、辅系统核级设备自主设计能力;与国际接轨的核电厂项目工程自主设计能力;对核规范、核标准的把握和自主应用能力;对核电厂生命周期各阶段工作独立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的能力。
二是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三十九年来,对核电技术进行的大量科研试验加上大规模的核电工程实践,使上海核工院对关键性的核电技术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拥有自主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拥有自主开发核电技术的能力。
上海核工院在秦山核电厂、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九五”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研攻关等方面,承担并完成了587项科研课题和各类试验研究。其中,有41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国防科工委和部、省(市)级成果奖。以上海核工院为主研究设计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获得1994年度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和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工程研究设计获得2007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在取得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自行研制开发、国外引进、技术转让等多种手段,上海核工院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电厂设计软件体系。上海核工院对核电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具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有技术气力工种齐全、专业配套,涵盖50余个专业范畴。
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上海核工院能够自主完成核电厂及其它大、中型成套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工程治理、技术支持等任务。
三是人才上风。通过秦山核电厂、恰希玛核电厂、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厂、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其它核电工程的开创性实践,上海核工院锻炼出一支作风过硬、实力雄厚、能胜任从核电厂科研、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直至运行全过程工作的核电工程设计队伍。
四是拥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执业上风。已取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核产业行业甲级设计证书、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证书、环境工程专项甲级设计证书、建筑职能化专项甲级设计证书、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资质证书;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许可证;国家质监视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上海市外经贸委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上海市外经贸委认定的进出口企业资格;国家海关认定的进出口货物报关资格;国家检验检疫局颁发的自理报检资格证书;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市“合同信用等级AA”企业;中电联信用等级AA企业。1994年,上海核工院跨进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百强行列。
1998年10月,取得了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认证证书。2002年12月,取得了2000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8年,取得HSE治理体系认证证书。
——上海核工院的未来更美好
万丈高楼从头起,而今迈步创新业。作为国家核电公司的骨干气力,上海核工院在当前和今后几年,要完成依托项目四个机组的总体设计;完成AP1000后续项目的自主设计;完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研发设计。在完成设计任务后,要开展运行技术服务,确保这些机组的安全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国产化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系列化、标准化。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而努力,这是历史赋予上海核工院的神圣使命。
为了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上海核工院根据国家核电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在近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在治理与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远期,通过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专项研发及后续持续的科研,在技术上逐步走向世界前沿。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壮美的远景。在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在核电的春天里,上海核工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为国家核电事业的贡献一定会更大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9: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Step Father也要记得自己的God Father
引用: 上海核工院的前身是上海市为开展核能和平利用而组织起来的工程会战队伍 秦山核电站是由我国自主研究设计、自主建造调试、自主运营治理的第一座原型堆核电站,它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并进而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出口核电站的国家之一。该电站的建设成功并至今安全运行17年,是核产业改革开放的一项带有标志性的成就。
    1989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秦山核电站题词:“国之光荣”, 1995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题词:“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这对于所有参与秦山核电站建设者来说是最高的荣誉和最大的鼓舞。秦山核电站的成功来之不易,其中更有很多让人深思和品味的故事。

    20年的酝酿,起起落落
    中国酝酿发展核电始于1955年。当时国家制定的《1956~1967年原子能事业发展规划大纲(草案)》指出:“用原子能建立发电站是动力发展的新纪元,是有远大前途的”,“在我国今后12年内需要以综合开发河流,利用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为主,但在有利条件下亦应利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
1958年由国家计委、经委、水电、机械等部分组成原子能工程领导小组,并在华北电管局设立了筹建机构,拟建一座苏式石墨水冷堆核电站,代号“581工程”,因争取苏联援助未果而停止。与此同时,二机部曾考虑帮助上海市建一座10万千瓦的核电站,也由于核武器研制任务紧迫,未能实现。上海市于1958年、1960年、1964年三次组织专业职员,计划进行反应堆研究设计,都因缺乏必要的条件,工作未获实质性进展。1964年12月,上海市科委成立了代号为“122”的反应堆规划小组。1966年5月聂荣臻副总理和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到上海检查工作,建议上海研制战备发电用的动力堆,但也由于的干扰而没有搞成。1969年,“122”工程处还差一点被当时市革委领导撤消。
    1970年2月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听取上海市领导汇报由于缺电导致工厂减产的情况时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华东地区缺煤少油,要解决华东地区用电题目,需要搞核电”。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搞核电站的决心。
    上海市以传达周总理指示的日期——1970年2月8日作为核电工程代号,以“728工程”代替了“122工程”。工程以会战形式展开,二机部派出包括资深专家戴传曾在内的8人专家组,到助做工程的总体设计。随后,经国务院批准又将二机部上海原子核所划回上海市领导,确定该所以728工程研究试验与设计为中心任务。但由于该所地处嘉定,抽调职员进展很慢,直到设计队伍迁至市区,并成为独立的设计单位,取名为上海市728工程设计队后,相关专业职员才逐步聚集起来。
    728工程设计队成立后积极推进工作,进一步确定了堆型和容量规模。1974年3月,周总理主持中心专委会议,第三次听取728工程的情况汇报,批准了30万千瓦压水堆的建设方案。指出:建设我国第一座核电站,主要是把握技术,培养队伍,积累经验,为今后核电发展打基础。4月,国家计委根据中心专委会议决定,将728工程作为科技开发项目正式列进国家计划。 1978年2月,728设计队划回二机部建制。1979年10月,二机部党组决定728工程设计队单独建院,并于1981年2月和1982年12月,先后任命欧阳予为该院首任总工程师,周圣洋为首任院长。从此整个728工程研究设计和建设在二机部(1982年4月改名为核产业部)领导下进行。
    再也不要三心二意了
    中心专委会议作出决定,不即是728工程就能顺利进行。有些部分对此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以为:728工程是几个学院的老师设计的,没有搞反应堆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机械制造的经验,试验研究工作做的也不够,因此是不可靠的。1978年8月,某部以728工程存在设计图纸不全、试验研究不够、总体方案未定、经济指标落后和生产无法进行等5个题目,建议停止安排生产。与此同时,某委也通知外贸部,不再引进728所需的大锻件和关键设备。因此,728工程一时又处于难以推进的局面。
    二机部力陈建设728 工程的理由,坚持要继续上。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1979年1月,谷牧副总理召集有关部分开会讨论,参加职员有:国家计委顾明,国防科委李耀文、朱光亚,国家建委谢北一,一机部孙友余,二机部刘伟、李觉,水电部钱正英、张彬。谷副总理充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出现了三票对三票的局面,即三个部分支持继续上,三个部分反对。怎么办?谷副总理最后说:“728 是原型堆,搞这个工程主要为了把握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是为了搞系列化电站。鉴于现在已经展开了摊子,有了初步成绩,在国外技术专利没有拿到之前,这项试验研究工作不宜草率下马。今后几年,这支科研队伍不继续进行科研,坐等外国专利,这样做是不妥的。所以,要继续搞下往,各有关部分应该支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9年3月28日,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世界为之震动。当时,我国最高领导人提出:无论如何不要在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方搞核电站。于是,当年12月8日,上海市清理基本建设在建项目办公室提出停建728工程的意见。二机部反对这个意见,国防科委也给予二机部有力支持。
10月22日,国防科委写给叶剑英副主席并中心专委关于核电站题目的报告,就“近期内的核电站科研”、“我国核电站应该怎样起步”、“核电是否安全可靠”、“核电在经济上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制定我国核电发展规划”、“两座试验性核电站究竟上不上”以及“分工和加强集中同一领导”等7个题目,系统地阐述了国防科委的观点和意见,得到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批示“请中财委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在最后两个题目上旁批明确表示:“我以为继续搞(指试验性核电站)是应该的,主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我以为由二机部抓总(指分工),较为妥当。”
    1981年11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五委(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机械委、国家能委)一部(二机部)关于建设30万千瓦核电站的报告。12月18日,国家计委向二机部和浙江省政府正式发出了通知。1982年11月2日,国家建委批复同意将厂址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
    可是,正当1983年6月秦山工地响起隆隆炮声,建设雄师开始“三通一平”施工的时候,又传来了要秦山工程下马的信息。这使秦山建设者万分焦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接到国防科委伍绍祖的报告后,很快向中心领导同道写了报告。陈云于1983年12月17日在国家计委关于《国内自己搞核电站的有关情况》简报上批示:“不管广东核电站谈成谈不成,自己必须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也不要三心二意了。”
    二改堆型三易厂址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固然举步维艰,一波三折,但是建设者们始终知难而进,不断推进工作。经过581工程和122工程堆型和容量的酝酿后,1970年12月,728 工程首次正式上报中心审查的技术方案是2.5万千瓦熔盐堆,当时以为这种堆型技术先进,既能发电又能把钍-232、铀-238转化为裂变燃料。周恩来总理听了汇报后,要求再做研究,对核电站建设提出四条原则:“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
    经过两年的调研和攻关实践,逐步熟悉到熔盐堆在技术上还很不成熟,即使在科技和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用于工程实践。于是,开始研究改变堆型,拟采用比较成熟的压水堆技术,并得到了国防科委和二机部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潜艇核动力堆总设计师彭士禄的热情支持和具体帮助,最后确定为30 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并于1974年3月31日,在周总理主持的中心专委会议上得到批准。
    技术方案确定以后,建在什么地方呢?728工程设计队最初选在浙江省富阳县长山弄。1975年完成扩大初步设计,并经国家建委主持会议审查通过后,施工队伍进进现场开始修路。但由于浙江省持有不同意见,同时由于厂房放在山沟里,不仅土石方量大,而且施工也很困难,决定改选厂址。
    随后,经过一年左右的工作,选定厂址在江苏省江阴县长山地区,但又因与当时拟进口的90万千瓦核电机组发生矛盾,遂而转到上海市奉贤县进行地质勘探、试桩。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心领导提出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核电站,于是又放弃奉贤厂址回到浙江省选址。
    选址小组在浙江省的沿海地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从北到南踏勘了嘉兴、台州、温州3个地区的平湖、海盐、三门、临海、温岭、乐清和瑞安等7个县的16个点,最后确定在海盐县秦山。
    为了消除浙江省水产等有关部分以为核电站会影响环境的疑虑,还组织了有关部分领导到日本3座核电站进行实地考察,得出了核电站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的结论。1982年6月,由核产业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上报了在海盐秦山建设30万千瓦核电站的报告,经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国家建委先后发文同意后,于当年12月,核产业部发文正式命名我国第一座核电站为秦山核电厂。
    切尔诺贝利事故与杜拉旋风
    1985年3月20日,核岛主厂房底板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秦山30万千瓦核电建设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者们经历了坎坎坷坷后,终于迎来了这一天,大家的心情是兴奋和愉快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新的磨难又在前头。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核事故,其开释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到欧洲广大地区,使很多国家受到污染,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对核电站恐惧的巨大阴影,也波及到我国秦山核电站。
    国家核安全局对秦山核电站安全壳整体质量的质疑,引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视,并派出南斯拉夫一位名叫杜拉的核电专家前来现场进行检查。检查确当天正好刚下过雨,道路泥泞,杜拉夫妇私下说的一句“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被写进了上报中心的简报,引起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主席李先念批示:“假如属实的话就推倒重来。”这话如同泰山压顶,使秦山建设者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国务院派出了以国家经委副主任林宗棠为组长的15人检查组,到秦山工地进行调查。检查组在现场调查后提出的意见是:“工程整体质量合格,但确实存在不少题目,必须严厉对待,认真解决。”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核产业部遵照副总理的指示,任命副部长赵宏兼任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加强了对秦山核电建设现场的直接领导。同时严格执行核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监视治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验证安全壳质量究竟怎样,赵宏请来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材料及制品研究所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的专家对安全壳筒身20米以下混凝土进行全面检测。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检测了混凝土的总体抗压、抗剪强度,并对各自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安全壳筒身20米以下各施工层及总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核产业部科技委邀请有关专家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了认真审查。专家们从检测的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方法、用具、手段、数据处理、评价标准,逐一做了审查,最后结论以为,两家检测工作和检测结果都是可信的,安全壳筒身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是合格的。
    六个一次成功,
    树起中国核电起步的里程碑
    1987年以后,秦山核电建设开始走出困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90年11月开始进进全面调试阶段,并取得了六个一次成功的佳绩:一回路水压试验一次成功,非核蒸汽冲转汽轮机一次成功,安全壳强度和密封性试验一次成功,首次核燃料装料一次成功,首次临次界试验一次成功。首次并网发电试验一次成功。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我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自主建造调试、自主运行治理的核电站,开始向电网输进电流,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秦山建设者历经磨难,含辛茹苦,执着追求,终于如愿以偿。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并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向南海之滨、东海之湾、黄海之岸、渤海之岛,还将向湖南、湖北等内地延伸,核电之光将闪耀在全国,使神州大地更亮更红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