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曦编着 1995年6月出版 653千字 26.85元
本书着者是实验核物理学家,我国的重离子物理实验研究开创者。他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30多年,又在国外一流实验室研究了5年;着有《重离子物理》一书,主编了我国第一张彩色核素图、核素图册、《核素常用数据手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130篇。
本书从实验的角度来先容原子核物理学,阐明了当代核物理的新发现与进展,并讲述了与实验密切相关的粒子探测原理、单元探测器和电磁场分析与偏转设备。这样就为工作在核科学研究、核医学以及同位素应用等领域的广大科技职员提供了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本书对原子核的静态特性、衰变特性、核碰撞、核结构等作了深进浅出的,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阐述;此外还对天体核物理作了简介。
王英华主编 1993年6月出版 549千字 9.80元
《X光衍射技术基础》是一本较为系统地阐述晶体学基础,X光衍射理论和衍射实验技术的书。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公道,所描述的物理概念清楚。书中反映了近几年X光衍射领域中的新成果;先容了一些非晶态材料的衍射研究方法及X光衍衬貌相分析。
本书可作为金属物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金属,陶瓷,建材,矿物,药物,高分子,生物等——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作教学参考书,对从事X光衍射工作的科技职员也是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本书荣获核产业总公司优秀教材奖。
孙祖训编着 1995年10月出版 390千字 50.00元
本文集收集了我国着名实验核物理学家、反应堆物理学家、反应堆工程和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传曾教授在1949年至1990年间公然或未公然发表的部分文章,重点涉及核探测技术、核反应、中子物理、反应堆物理和反应堆工程技术对核电安全研究等领域,反映了戴传曾教授毕生的科研活动和学术贡献。
本文集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宋明昌 陈晓枫 任天山主编 1996年5月出版 586千字 59.00元
本书共分14章,还有7个附件和5个附录。前13章分别先容了放射性基本知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量和单位、辐射探测器、放射性活度丈量、辐射能量丈量、表面污染丈量、外照射剂量丈量、辐射监测的统计学题目、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分析质量控制、放射化学分析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等内容。第十四章综述了国境卫生检疫放射性监测的有关内容。
本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先容的方法实用,是专为从事国境卫检放射性监测的有关职员编写的,也可供辐射防护和监测、环境保护等有关专业的科技职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中国核产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局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译
1995年3月出版 1558千字 128.00元
本书是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93年报告,包括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和九个科学附件,总标题为《电离辐射源与效应》,九个科学附件的题目是:自然辐射的照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医用辐射照射,职业辐射照射,辐射致癌机理,剂量和剂量率对辐射随机性效应的影响,辐射的遗传效应,辐射对人脑发育的影响,儿童中的远期确定效应。科学附件描述了自然源、医用源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辐射源,并对这些源带给公众的所有的重要辐射进行了评价;同时也对核产业、医学工作职员和其他利用辐射源的工作职员的职业性照射进行了评价。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最新资料,汇总了有关领域着名科学家和学术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中一些主要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猜测。它给出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以及先容的方法科学性强,可信性高,是保健物理和放射医学的专业职员、核医学和放射学专业职员、研究机构以的科研职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中国核产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局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译
1996年5月出版 586千字 48.00元
本书是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94年报告,包括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和二个科学附件,总标题为《电离辐射源与效应》,二个科学附件指出,电离辐射照射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是对人类辐射诱发癌症危险进行定量的主要依据,并分别对外照射、内照射的效应和其它有关研究进行了具体论述。科学附件提供了大量证据,说明小剂量照射可能会刺激细胞和机体的修复过程。可能降低恶性肿瘤的自然发病率。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最新资料,汇总了有关领域着名科学家和学术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中一些主要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猜测。它给出的统计数据和结论及先容的方法科学性强,可信性高,是保健物理和放射医学的专业职员、研究机构的科研职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赵经涌主编 1995年6月出版 528千字 41.00元
本书收集的论文是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预防医学系近年来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细胞和分子辐射性物效应研究,环境放射性水平评价,辐射流行病学调查,辐射致癌和致遗传效应实验研究,辐射和其他有害因素损伤的防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辐照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本书可作为放射医学和预防医学师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放射医学、辐射防护和职业危害防治研究和治理职员参考。
孙世荃 1996年6月出版 557千字 38.00元
本书主要参考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的最新报告和最近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人类接受各种辐射照射特别是低水平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及其定量评价的方法、模型、参数和结果。书中首先先容辐射危害评价的剂量学基础和生物学基础;继而重点讨论辐射遗传效应和辐射致癌效应以及必然性效应的定量评价;最后先容辐射危害害的综合评价与防护剂量限值。
本书可以为理解和应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60号出版物(1991)提出的辐射危险系数和辐射防护剂量限值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与辐射流行病学证据,可供从事放射医学、辐射防护、环境保护、核安全矿山卫生防护、核医学、辐射技术应用工作的专业职员及治理干部阅读。它对一般职业医学、卫生学、毒理学、流行医学、肿瘤学和人类遗传学工作职员也有参考价值。
韩奎初 丁声耀主编 1996年12月出版 561.1千字 45.00元
本书较系统地先容了电离辐射计量的通用技术和我国计量专业所共有的的计量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八章:常用计量术语、计量法制治理、量值传递与溯源、丈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放射性标准物质及放射源的制备技术、放射性活度标准及其丈量技术、辐射剂量标准与核准技术、中子丈量标准及其丈量技术。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书。它除可作为国防计量系统内电离辐射计量检定职员进行培训的教材外,也可供电离辐射专业的广大科学职员、计量治理职员和相邻专业的有关职员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师生使用、参考。
潘自强着 1997年9月出版 280千字 25.00元
本书总结了我国辐射防护工作的现状,根据国际辐射防护的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探讨论述了我国辐射防护中存在的题目和可能解决的途径。
本书主要包括:辐射防护的基本概念框架,一些概念的转变;我国国民剂量的初步评价;当前辐射防护面对的一些主要实际题目;辐射防护监测技术的发展;辐射防护科学基础中一些方面的进展以及改善和加强辐射防护和安全基础结构等。
此书可供核产业、核能应用、辐射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领域中从事辐射防护、环境保护、核安全的科学技术和治理职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核事的治理职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潘自强等着 1996年6月出版 239千字 28.00元
本书是对中国核产业辐射防护科研成果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主要包括中国自然辐射本底水平,核产业各系统职业性辐射照射剂量、辐射环境评价、辐射效应实验研究、辐射健康危害评价、辐射工作职员的医学监视,以及对中国核产业辐射水平与效应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
本书可供核产业,特别是核电建设及辐射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领域中从事辐射防护、环境保护、核安全的广大科技职员和治理职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荣获1997年度部级科技进步奖。
潘自强主编 1993年4月出版 479千字 15.00元
本书编进了核产业创建与发展三十年(1959-1988)发生的辐射事故。内容包括1959-1988年核产业辐射事故概况,百余篇辐射事故总结资料和1959-1988年核产业辐射事故报告表。本书总结了核产业辐射事故发生和处理的经验教训,资料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很多处理事故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核电、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预防和处理事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和进步处理事故的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是进行核安全教育和练习的生动教材,可供广大核产业和核科技工作者参阅。
陈惠莉 张延生译 1997年9月出版 44千字 7.50元
本书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技术报告。它更新并扩展了委员会早期出版物的建议,包括了关于干预水平的定量指导。该指导涉及短时间内防护行动的启用,经定期审评在延续很长时间内防护行动的启用和延续,以及在较大区域的干预等。书中概述了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及干预水平在其中的作用。
本书可供辐射防护的主管机关、辐射防护专业技术职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陈竹船译 1997年9月出版 24千字 6.00元
本书阐述了潜伏照射的防护的概念框架,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危险、概率和剂量响应等;辐射安全基础——目标、与源和个人相关的评价、基本原则;潜伏照射的防护的实际应用;以及与潜伏照射有关的治理。
本书可供辐射防护、环境保护、卫生保健、放射医学等工作的专业职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我是你肩上的那只蝴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