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内核新闻
国际核新闻
政策
人物
知识科普
展览会议
核技术
核设备
核工程
考试招聘
国家电投社区
中广核社区
中国核电集团

红沿河核电二期前期工作启动 中广核探索建设核电群

[复制链接]
查看: 702|回复: 3
发表于 2010-6-14 23: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广核团体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二期工程获批开展前期工作,这个目前东北地区首个核电项目、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终于实现了建设6台核电机组的规划。6月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对外公布,国家发改委已发文同意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开展前期工作。这意味着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正式拿到“路条”,在法律上具备了启动条件,进进实质性操纵阶段。

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二期工程将再建设2台相同机组。据悉,二期工程主要设备已经完成订货,有看在今年年底开工。同时中广核团体也在谋求在红沿河核电基地开工三期工程2台核电机组。中广核团体目前在建和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机组规模已达2760万千瓦。如何做好群堆核电站建设、运行,是其重要工作。

    实践“三同”原则

核电厂址被业界以为是发展核电的珍贵资源。在我国开始新一轮核电大发展之后,核电企业和各大发电团体在全国撒网,寻觅合适的厂址。“核电工程的设计单位都千方百计论证同一厂址建设尽可能多的反应堆。”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合同采购部经理石亮民说。

红沿河核电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总投资约500亿元人民币,采用CPR1000核电技术路线,由中广核团体、中电投团体和大连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45%:45%:10%的股比投资建设。1号机组主体工程于2007年8月18日正式开工,计划2012年底首台机组投产。目前,四台机组全部开工建设,2014年底全部投进贸易运行。

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为同一厂址,采用与一期工程相同的技术方案建设两台核电机组。投资结构延续一期工程的模式,由中广核团体、中电投团体和大连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照45%:45%:10%的比例共同筹资建设,继续由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据初步估算,二期工程预计投资约250亿元,首台机组计划于2015年投产发电,二期两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发电约150亿度。加上一期工程4台机组,届时,红沿河核电站每年发电量将达到450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红沿河核电站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少消耗原煤约1600万吨,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4400万吨,二氧化硫约22万吨,氮氧化物约18万吨。

据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先容,在一期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开展二期工程建设,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在同一厂址,由同一家业主公司负责,进行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的群堆建设和治理,将大大节约和优化土地等资源配置,降低本钱。无论在经济上、技术上、安全上,还是在治理和运营中,效益都将十分明显。

“按照同一厂址、同一技术路线、同一业主的原则,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六大控制’目标。”石亮民说,例如,群堆建设有利于优化设计、设施共享,不需重复建设;加快设计队伍的培养,进步设计质量和效率;规模化采购设备后,可以降低采购本钱和设备监造的投进;在降低施工投资的同时,施工单位将因此树立长远观念,与业主更好的合作;融资本钱也将降低。

群堆建设经济性上风明显

据先容,红沿河二期工程发挥规模化、批量化的上风,建设投资将可节省十几亿元人民币。1、2号机组的建设有效工期为58个月,3、4号机组的有效工期为56个月。二期工程继续建设CPR1000机组,通过进一步优化,有效工期有看达到54个月。同时,也有助于加快CPR1000技术标准化平台的建立,促进CPR1000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化设计。

石亮民以为,假如两个独立运营者在同一个现场分别运营两条技术路线不同的电厂,从机组运行、维修、备品备件、职员培训、模拟机配备、人力本钱的角度考虑,会出现很多题目。

“在使用中广核技术支持共用平台、大修实行专业化委托的条件下,6台机组同一考虑的1座电厂比2座独立电厂的职员配备可节省300人。”石亮民说,“假如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两个不同的业主,又没有公用技术平台,独立承担大修工作,则需要比‘三同’原则的项目增加900—1000人。”

新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模拟机的建设一直是一个瓶颈。模拟机的投资用度昂贵,通常2—4台核电机组配备1台模拟机,且须长期投进运维用度,对项目的本钱有较大影响。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正在建设2台模拟机,假如二期再新建2台核电机组,则无需再购置新的模拟机。

石亮民表示,群堆建设还可以将经验积累和反馈做到即时、全面、正确,一台机组发现题目马上可以全部反馈到其它机组,可以防止类似题目重复发生。

中广核团体在建机组以CPR1000技术为主,异地建设越来越多。为了较好地整合不同项目的经验,中广核团体开始开发共用技术平台与技术支持,如燃料治理、在役检查、性能试验、工程改造等。“假如技术路线不同的电厂,无法利用公用技术平台,就需要重新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必然要耗费比在同一现场建设同一技术路线机组更多的人力、物力。”石亮民说,“即便技术路线相同,假如运营主体不同,也会造成在一个现场建立多个重复的信息治理平台和数据库,形成信息孤岛。”他告诉《中国
能源报》记者,中广核团体共用技术平台由其旗下的中广核运营公司开发,尚未全部投进使用。他同时表示,由于EPR与CPR1000在技术上存在延续性,中广核团体台山核电项目也可以部分使用这一平台。

“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开展厂址勘查,谋划在红沿河核电基地开工三期工程。”石亮民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段心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7: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8*1000
好猛 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3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我也能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8-2025 核电论坛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292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