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onggc11 于 2011-11-8 16:43 编辑
学校新校区体育馆工程规划结束后,下一个 项目就是交流中心,强烈建议学校能复建老校区标志性建筑作为新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目前新校区规划的特点是现代,大气,缺点是搬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觉得是中国的大学校园,中国高校新校区规划同质化严重。
南京工程学院老校区原电力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行政楼为中式古建砖木结构,建于1954年,建筑中部四层,两侧为三层退层式瓦屋面,建筑面积5200平米,只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设计楼大小,是南京第五批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这也是南工学长为我们工程学院留下的一份文化遗传,一份不该被抛弃的遗产。
2005年,为了建设新校区,工程学院将西校区卖与南京艺术学院,东校区卖与省委党校,从此工程学院的历史被割裂,所以我们应该在新校区规划上进行弥补才是。
我的意见是将该楼做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进行复建,正门应该是最佳的复建位置,原楼建筑面积5200平,假如面积不足,可以参考行政楼采用AB楼形式在设计一栋辅楼。
复建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新校区采用的比较多的手段,如华南农业大学复建红满楼,南京大学在仙林复建位于东南大学的中心大学校门等等,而这些学校都是保存有老校区的情况下进行复建的,我们学校却不同,我们是将自己的校区卖与了别人,所以我们更有复建的必要性
复建可行性
1,建筑风格,
老楼的建筑风格为中式风,放于新校区最南端,与方山的定林寺的中式建筑呼应,既不会破坏学校整体规划,又能融进四周环境。
2,历史延续
走在整个新校区,目前完全感受不到我们是一个已经在南京办学60年的大学,更找不到同济高工,苏州高工的痕迹,复建可让南工历史不被割裂。
3,工程造价
整个老建筑立面非常简洁大方,造价上不会存在浪费的情况,1954年我们工程学院都能造出这么漂亮的建筑,相信以今天的科技手段,复建也不可能存在难度。
4,全体校友的期待
老校区走出了近60届南工毕业的学长,而新校区从07年开始到今天才走出了4届毕业生,我们不该让那60届学长回到母校却找不到当年的痕迹,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期待。
当我们不能创造经典的时候,模仿经典也是一种手段,至少老楼经住了历史的考验,成为了南京优秀的近现代保护建筑。假如能复建,那它必将成南工的一个经典。反对改变原有设计元素进行复建.
最后在提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单独为创办于1915年得同济高工,机械学院的源头,设计一块牌坊,放于校园内,可参考省内的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国矿业大学做法。(附图片)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加进)
20120110222134.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