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内核新闻
国际核新闻
政策
人物
知识科普
展览会议
核技术
核设备
核工程
考试招聘
国家电投社区
中广核社区
中国核电集团

主体进手突破申论写作“落笔千言 离题万里”窘境

[复制链接]
查看: 617|回复: 2
发表于 2010-10-19 0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体进手突破申论写作落笔千言 离题万里窘境



申论作为考查准公务员的测试工具,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从2009年开始分析题数目增多、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不仅需要考生观点明确,还要分析恰当。面对不同的分析内容、有差异的分析条件,存在多种的分析方法,考生往往不知从何下笔甚至出现“落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窘境。
  实在,解答分析题只要我们把握住“主体”(这个主体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具有完整意义并有确指的含义),一切从题干主体进手,找出题目的关键、实质即可顺利解答。
  如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大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治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此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解答该题时考生有不同思路,一类考生以为应该分析“质疑”,从该不该质疑进手;另一类考生以为要从“口号”进手,分析口号公道不公道;还有考生觉得应从“内地省区”着眼。由于存在需要分析的不同内容,所以应该首先确定出“主体”,从“主体”出发才能不出现找不着北的情况,找“主体”的进手点是分析题干的句子成分。句子主干是主、谓、宾,只有分析出主、谓、宾的构成才能明白句子的主要意思和句子关键的“主体”。
  这个题干“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根据句意和句子组成来分析,主干应该是“对之类的口号提出质疑”。“质疑”来源于“口号”具体指“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的”,所以题干的“主体”是指“口号”的具体内容,从这个主体出发可知这道分析题是要分析“口号”内容的公道不公道题目。
  答分析题只有先从分析句子成分出发,找到主体才能分析到位。 有些题固然不是直接要考生分析,但假如不先分析题干句子的主体,肯定会出现答题错乱而不知其所乱的题目。
  如2010年4月25日山东、天津公务员联考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扼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H总经理采取停水36天的举措,形成强烈的社会。这种的实质是什么?(5分)要求:正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这道题固然是概括题中概括原因的题目,但必须首先分析出到底要概括什么。有些考生以为应该概括“社会”,所以只从社会角度来谈,答出了公民参政意识加强、关注社会题目程度进步等等,但我们从句子成分分析,是“举措”形成了“社会”,“举措”是主语而“社会”是宾语,而“举措”便是“停水”的同义反复,因此这道题应该概括“停水”的本质而非是“社会”的本质。


  综上所述,申论在考查考生分析能力时,需要先做句子成分的定位分析,只有找到句子中的主体,从“主体进手”才能答好这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一个女人,我可以创造一个民族;给我一瓶酒,我可以带领他们征服全世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做好了,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8-2025 核电论坛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292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