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站为我们生产大量电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我们所不希望的放射性,为了保护电站工作人员和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迭保护,确保反应堆的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燃料组件能得到冷却,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不发生泄漏。
纵深防御原则
纵深防御,包括以下五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核电站的设备精良。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监督,加强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使得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故障。
第二道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不正常情况,排除故障。
第三道防线:必要时启动由设计提供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酿成事故。
第四道防线: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安全壳厂房。
第五道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且有放射性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居民的影响。
有了以上互相依赖、相互支持的各道防线,核电站是非常安全的。
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四道屏障
为了落实纵深防御原则,我们在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物)和环境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
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块
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
第二道屏障——燃料包壳
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
第三道屏障——压力边界
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壁厚20厘米的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第四道屏障——安全壳
反应堆厂房是一个高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壁厚近1米,内表面加有6毫米厚的钢衬,防止放射性进入环境。
核电站三废处理
核电站像其他工业企业一样,也要产生废物。核电站产生的废物量是很少的。仅为同等规模烧煤电的十万分之一。然而核电站排放的一些废物中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必须妥善处置,以保护人民,保护环境。
核电站三废排放的原则是尽量回收,把排放量减至最少。核电站内固体废物完全不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液体废物转化成固体废物也不排放。像工作人员淋浴水之类低放射性废水经过处理、检验合格后排放。气体废物经处理和检测合格后向高层排放。
低放射性和中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处理量大。多放在浅地层或地面废物库中,使之与生物界隔离300年。
核电站对待放射性三废处理的态度是很认真的。根据国家法规的要求,核电站的三废处理车间严格遵守了与主要生产车间“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核电站的废物排放,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和监督,实际排放量远远低于标准规定的允许值。
核电站的质量保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核电站安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标准的要求,核电站在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质量保证大纲,各阶段的每一项具体活动都要有专门的质量保证程序,确保核电站的设备质量高,人员素质好。
核电站一切活动,主要靠第一线工作人员来保证其安全和质量,这就是质量控制。而质量保证的监督监查工作,则由两级质保机构来完成。
上级部门和国家核安全局的检查和监查,是更高层次的外部质保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核电站在纵深防御和四道屏障方面,没有重大缺陷和漏洞,确保核电站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