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世界核电
自然界中除有机燃料外, 核能、水力、太阳能、地热和潮汐能也都是巨大的 能源,水力是较为理想的自然资源,但是投资时间比较长,大型水电站从动工兴建到运转,一般须要10年-20年左右,而且水力资源往往远离负荷中心且需要大量移民和改变生态环境。至于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及地热发电,目前虽已开始应用,但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比较成熟并已在工业规模的应用的是核裂变能。核能不仅单位质量产生的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地球上已勘探到的铀矿和钍矿资源,按蕴藏的能量计算,相当于地壳中有机燃料能量的20倍,如果将可控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用于工业,那么人类就更不必为能源供应担忧了。
核能发电是一种新型能源。从廿世纪50年代第一座 核电站建成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许多国家先后建造了核电站,特别是70年代世界发生能源危机核电发展更快,3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常规电站100多年的历程。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约441座核电站,发电容量约为3.6亿千瓦。正在建造中约有40座,计划建造约60座,全部建成装机容量将近5亿千瓦,约占那时世界发电量的20%左右。
从已运行的核电站装机容量来看美国居首位,装机容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法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从发展速度来看法国、日本和韩国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目前法 国核能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80%。韩国和中国在核能发展上代表新升的发展国家。从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30年内将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预计到2030年,世界核电站总数将达到1000座,核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可以预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核电将成为电力工业的支柱。
核能除了用来发电外,还可以作为船舶、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动力能源。特别是核动力不需要空气助燃,因而它在地下、水下、空间等缺乏空气的环境下的特殊动力,它将是人类开发海底世界的理想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