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然核转变过程:例如放射性衰变,自发裂变,中子诱发裂变以及其它许多类型的核反应。这些核转变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它们是地球演化的主要内部 能源。最重的天然元素铀,在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于衰变能而言,只有那些半衰期与地球年龄相当的放射性同位素,才对地球的演化具有实际意义,这类同位素为数并不多,而铀238和铀235就是其中的两种(其它还有钍232和钾40等);第二,天然存在的自发裂变元素只有两种,铀就是其中一种(另一种是钍);第三,铀235是唯一天然存在的能在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中子诱发裂变)的同位素。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计算表明,在地球历史开始的三十亿年内,铀235的中子诱发裂变能,是各种核转变能中最重要的能源。
核转变能的考虑,使地球的演化学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里我们不打算讨论这方面的各个细节,而只是向读者扼要地介绍一下饶有趣味的天然反应堆问题。
1942年,当费米领导下的小组,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严格保密的实验室里启动他们的核反应堆时,无论谁都以为,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核反应堆。但是有谁知道,实际上早在大约十八亿年前,天然的反应堆就开始在地球上运行了。
在非洲西海岸四季如夏的赤道附近,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铀矿中,就埋藏着六个天然反应堆的遗迹—“化石”反应堆。这些反应堆在奥克洛矿的富铀矿体中达到过临界,消耗了部分燃料,然后停息了下来,在地下沉睡了十八亿年,终于在1972年被法国的科学工作者所揭露。
存在天然反应堆的第一个线索是由法国的鲍齐奎斯发现的。鲍齐奎斯是法国彼埃尔拉特气体扩散工厂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对天然铀进料进行常规分析。天然铀中,铀235含量的精确数值是0.7202%,这个数值是相当恒定的,最大偏差也过不了千分之一。这样看来鲍齐奎斯的工作是相当乏味的,成天就跟那些与0.7202%相差无几的数据打交道。
但是,1972年5月的一天,当鲍齐奎斯和往常一样对天然铀进料作常规分析时,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结果,一个天然铀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为0.7171%,这个数值比正常的数值偏低千分之四。这样大的偏差在很多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里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统计误差所允许的范围。鲍齐奎斯没有放过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也没有忽视它。
这一偏差是怎样产生的呢?开始他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气体扩散工厂的贫化铀“尾料”的沾污所引起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点贫化铀混进了天然铀样品,就会使该样品的铀235含量显着偏低。于是,他们对其它一些绝对不会被贫化铀沾污的样品作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样品中的铀235含量也都偏低,这就排除了贫化铀沾污的可能性。
为了查清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他们通过生产过程的工艺链,做了一系列的“侦探”工作,从法国的铀处理工厂到加蓬共和国的铀矿石加工工厂,一直追踪到奥克洛露天铀矿。最后终于查明,这个铀235含量偏低的天然铀样品,确是来自奥克洛铀矿。当他们对该矿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十分惊讶地发现,该矿富铀矿体铀样品中的铀235,竟贫化50%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