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滨核电站蒸汽泄漏事故的启示
2004-12-9
8月9日下午3点半,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福井县美滨 核电站3号机组涡轮机房发生蒸汽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警报装置和应急停堆系统自动启动,核反应堆停止运行。蒸汽厂房内工人严重灼烫伤,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
经过调查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二回路管道断裂,钢管断裂的位置位于第4低压给水加热器与汽水分离器之间,当时温度为140℃,压力约0.93 MPa,流量约1700 m3/h。
关西电力公司承认核电站的安全检测比较松懈。其发言人说,平时的检测只是进行目测,没有进行过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才可以测量钢管的厚度。破裂的管道在1976年初次安装的时候厚度为10mm,28年来设备老化和冷却管腐蚀严重,现在检测到厚度只有1.4mm,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安全标准4.7mm。
虽然这是发生在二回路蒸汽管道系统的事故,类似普通 火电厂事故,与核反应堆安全没有关联,也不会产生任何放射性污染。但是,由于发生在核电厂,引起了公众高度重视。
从这类事故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1、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反应堆运行安全,采用了“纵深防御”多重安全措施。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是前苏联军用堆转化过来的轻水冷却石墨慢化堆,没有安全壳和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系统。目前我国运行的压水堆和重水堆绝对不会发生类似核事故。
但是,人们在重视反应堆安全的同时,个别核电厂对非反应堆安全缺乏关注,日本这次事故是一个警钟。发生事故的管道,自电厂运行28年来从未进行必要的超声波检测。假定管道每年均匀腐蚀,10年前已经达到最低安全标准4.7毫米,即10多年前就应该更换。
2、我 国核电厂全部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以 秦山核电站为例,现在每次换料期间(周期约15个月)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包括用超声波检测管道厚度,因此不会发生类似事故。但是,我们仍应引以为鉴,特别是不能因为10多年安全运行而松懈。(石侠民)
作者:石侠民 来源:核应急准备通讯第8期
你可能只是这世界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就是世界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