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内核新闻
国际核新闻
政策
人物
知识科普
展览会议
核技术
核设备
核工程
考试招聘
国家电投社区
中广核社区
中国核电集团

今天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20周年纪念日

[复制链接]
查看: 898|回复: 9
发表于 2010-9-15 05: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年前的今天,位于前苏联 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事故,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剧。20年后,再次翻开这段黑色的记忆,悲痛与警醒之余,我们还要记住什么?根据联合国去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只有不到50人在核电站爆炸中死亡,但是他们并不是受害者的全部。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爆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故,而是一场核灾难。这次灾难所产生的辐射,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100倍。绿色和平组织近期出版了一名为《病历号000358》的书,书的封面上刊登着一个15岁女孩的照片,书名就是这个女孩的病历号码。这名来自白俄罗斯的15岁女孩,4岁时就被诊断患上了脑瘤,身体虚弱得只能躺着度日,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该组织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核泄漏所产生的核辐射导致9.3万人患上晚期癌症,而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超过20万人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

  如果说,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还能被统计的话,那么它带来的心理创伤则是无形的,而且更具杀伤力。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民用核泄漏事故,20年前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许多细节,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成为很多人走不出的梦魇。“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妇女觉得,她们会生出不健康的婴孩。许多人觉得自己终将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明斯克的物理学家米哈伊尔·马利科如是说。

  核泄漏的阴影不仅影响着事故发生地的人们。大卫·艾尔伍德的牧场位于英国坎布里亚郡的一个小镇,他在牧场里养着700只羊,“切尔诺贝利出事的那一天,我们接到政府的通知,说核事故的影响可能持续三个星期,但没想到这片阴影笼罩了20年”。在这20年中,艾尔伍德每次卖羊羔的时候,必须接受检查,以确定卖出的羊是否受到残留辐射物质的污染。这样的检查每年要进行四五次。

  对于很多人来说,切尔诺贝利事故或许是“一场终生都无法扑灭的大火。”但是如果没有另外一些人,这场灾难的后果恐怕会更严重。维克托·比库恩是当年参加救援的一名消防员。当年他只穿了一身棉布制服,驱车一直奔到距4号反应堆15米的地方。伽马射线让他每隔半分钟就要呕吐一次。但与其同伴相比,比库恩还是幸运的。在第一批受害者的名单中,6名消防员的名字赫然其中。“这些人拯救了欧洲———假如他们不尽职尽责,大火就会蔓延到1号、2号和3号反应堆”,比库恩抚摸着队友的合影轻声说道。事故发生后,成千上万的救援者被匆忙调集到切尔诺贝利,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基本是靠人的手来完成清理工作的,他们当中许多人几秒之内便吸收了常人一生遭受的辐射剂量。

  后来的调查显示,这场灾难缘于反应堆设计缺陷、运行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规程、有关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等原因,说是人祸亦不为过。核能可以造福众生,也可以为祸人间,是福是祸,最终取决于人。那些令人或悲伤或动容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两个词———安全与责任。当人们拿起核能这把双刃剑时,请不要忘记切尔诺贝利那无言的诉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22:12: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6: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能可以造福众生,也可以为祸人间,是福是祸,最终取决于人。”这句话讲的不错,如果没有反应堆设计缺陷、运行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规程、有关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问题,我们就不用为核辐射而困惑,其实核电并不可怕:
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有些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等,由于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凡是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时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天然本底辐射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放射性,这就是天然本底辐照。例如秦山地区的天然本底辐照为2.4亳希/年。

生活中的辐照
    人类进步和物质文明提高,使人们“有机会”“主动”接受更多辐照。这样的例子很多,看电视、抽烟、带夜光表、乘飞机、X光透视等过程中,人们都在接受人为的额外放射性照射。有的又是旅行、医疗、享受所必须的。例如,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受0.01毫希;每天抽20支香烟,每年有0.5—1毫希。另外,诊断和治疗也常用到辐照。例如,一次X光检查,0.1毫希;而化疗的辐照剂量则更大。
辐照无处不在

辐照的应用
    当今,核辐射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例如:物质材料的辐照改性、无损探伤、在线测量(测厚、料位等);辐照保鲜、辐射育种、辐照杀虫;X光、CT检查、放疗、化疗、γ(伽玛)刀;考古的年龄测量和刑事侦察等。总之,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放射性认识的深化,人们对放射性的利用会越来越广泛。
核电厂对周围居民的放射性影响很小
     秦山核电站已有五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最早的一台已运行了十多年。秦山核电站带来的辐射剂量小于10微希沃特/年,是秦山地区天然本底(2.4毫希沃特/年)的0.5%。一座百万级核电厂周围居民接受的辐照只有0.048毫希/年,与每天抽1/5支香烟的辐照量相当。
人类集体剂量中核电的份额是1/400
     专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来自自然界,1/5来自医疗及诊断,核电的份额为1/400。假如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为60岁。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的人将减寿7年,而核电的影响是减寿24秒。

由此观之,只要运行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有关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以及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等,核电就能象羊一样地服从于人类。所以安全与责任便极其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7: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昨天海盐街上在宣传有关核泄漏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将是核电业的一个永久的记忆和教训,希望这样的历史不会再重演
你可能只是这世界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就是世界的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对核电的宣传还没有起步,CCTV弄的那个节目还是本着炫耀的心态在弄,根本就没把普通百姓放在眼里,老百姓对核点还是存在很大的误解.
唉,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1: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朝身为核电人,一世成为核电魂!一朝深入核电堂,一世涉入核电圈!不管是从自身还是从大国小家,都希望这样的事故永远成为历史记忆,悲剧不再演,造福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去的受害者值得活着的人去纪念!向他们哀悼。

但是,教训必须总结。不能为了纪念而纪念,为了怀念而纪念。

【教训必须总结】要敢于说:我们绝不会犯切尔诺贝利的错误,下一切尔诺贝利也决不会再次出现。。。

国华风力发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4: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最要紧的是用科技和体制战胜恐惧。

其实,每个核电站都有应急机制。之所以切厂会上还那么大,还是管制阶级的严重失误。开始政府实行的是封锁消息,莫斯科红场还是歌舞升平的盛大会议!!直到二十多小时过去了,西欧的监测发现放射指标超标了,溯源而来才迫使俄政府公布消息,而且用平淡的几句话说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天哪,死亡之城的芸芸众生!!所以,不仅仅是核灾难,更多的是人祸!一个有事故应急和行政开明的政府,可以将事故伤害减至最低。所以,恐惧过后的行动应该是完善机制,消除官僚,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5: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要关心质量,在每个工作岗位 8697.gif 、每个安装工序不留隐患 8698.gif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是把双刃剑,就看我们怎么管理,怎么使用。

合理的科学的使用,而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使用,才能真正使核电为人类造福。

在资源濒临匮乏的时代,核电(目前核链式反应,将来必然发展为核聚变)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有效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哪一个发达国家说归说,但是都会将核电作为自己能源替代的方向,核电的好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由于目前宣传的侧重点问题,大家对核电普遍持怀疑和恐惧态度,这是一大问题啊!尤其是现在高校的学生普遍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我觉得这一段世界范围内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纪念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记得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只有更好的分析过去,才能不重蹈覆辙。

但是央视搞的节目里看到的只有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分析,后果的陈述,表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央视的节目里没有充分的介绍相关的核知识,没有对目前核电的发展与20年前的核电做一个对比的分析,从而不能正确的引导受众,广大观众看了之后除了恐惧还是恐惧,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核电营造全民理解和支持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是负面效应太大了。

我说以上这番话不是因为我签了核电才这样说,是我确确实实感觉核电真的是未来的能源的发展方向,是核聚变能够成为受控能源之前不可替代的能源来源。将来中国的煤早晚有枯竭的那一天,那时火电厂都该没米下锅了,对于尤其是北方严重依赖火电厂的地区,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我们只有正确,才能真正持续发展!我非常同意楼上诸位的高见,希望大家多多交流,为祖国的核电作应尽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最后,非常谢谢2楼的,你提供的数据太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20:23:4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8-2025 核电论坛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292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