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8|回复: 4

关于核废料处理问题会议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14: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核废料 核废料储存库 环境
背景: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萎和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污染的环境,核能发电充分体现出清洁、高效
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各国的电力支柱。但是,核废料的处理和安全储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
决,所以,这些危险的核废料何去何从,成为了世界上普遍争议的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核废料包括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两类,前者主要指核电
站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废液、废物,占到了所有核废料的99%,后者则是指从
核电站反应堆芯中换出来的燃烧后的核燃料,因为其具有高度放射性,俗称为高放废料。
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地面开挖深约10—20 米的壕沟,
然后建好各种防辐射工程屏障,将密封好的核废料罐放入其中并掩埋,一段时间后,这些废
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衰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这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
分成熟,安全性也有保障。
高放废料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其中一种被称为钚的元素,只需
10 毫克就能致人毙命。这些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到十万年不等,如果不能妥
善处置将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毁灭性影响。
目前,为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普遍采取的方法有几种。一种是直接将核废料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一种是将核废料抛到公海里。一种是在国内设法处理、储存。还有的国家努力开发
新能源,逐步放弃核计划。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圆满的解决这一问题,都会带来各
种争议。所以,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依旧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巨大压力
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这些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目前我国核电站每年
产生上千吨的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废料,预计到2010 年这些核废料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0
吨。由于高度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政府高度关注这些核废料
的处理问题,所以首相特召开本次会议,共同商讨我国核废料处理的相关问题。
会议时间:2005 年8 月6 号
会议地点:Z 国 广崎岛切尔利会议中心
参会人员:
Z 国总统H·Jim·T 能源部长ES 财政部长M 外交部长F 交通部长T
教育部长E 文化部长C 卫生部长H 建设部长B 特约顾问H 教授
会议内容:
第一项:宣布会议开始,奏国歌。
第二项:讨论
首相:
“朋友们,很高兴我们今天能够坐在一起⋯但,我们面临的着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
们都知道,自从上个世纪90 年代我国第一座核电站——QS 核电站投产发电以来,核电事业
在十几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来自核工业部门的最新资料,2002 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
量已达5400 万千瓦,预计到2005 年,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这个比例
很高啊!每年上千吨的核废料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啊!如果解决不好,我国就会
面临一场灾难,不论这场灾难是环境上的、政治上的或是经济上的,都必将是一场浩劫!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对各种方法评
估比较后,都认为深地质处置法是最佳选择。我也认为这是一种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所以我
觉得发展核废料处理技术、建造深地质核废料储存库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将高放射性核废料保存在深入地下几百米处的特殊处置库内,一是便于将来技术
发展之后再利用,更重要的是,这样做的安全性比较高,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 ,建造废料储存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们将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
一定能够顺利解决。只要我们努力发展核废料处理技术,这些废料就总有一天不再是我们的
隐患,也许还是一份宝藏。
所以,我主张把废料妥善储存在国内,建造核废料储存库。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环境部长:
“核废料有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核废料处置库选址
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
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到哪里找这么合适的地方呢?”
首相:
“哈哈,我们国家就是有这样的宝地啊!看看我们的地图,我国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正具备了建造废料库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找了相关的地质专
家,考察了地形,说在XX 省境内有一个地方叫做后壁山,那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
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到1.5 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
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后壁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那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
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防护服’。那里的气候条件也很理想,
全年降雨量只有60 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 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
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并且,那里的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
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后壁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八十
公里。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那里进行考察之后也说后壁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
料库址之一。保障十万年安全,不会对当地造成污染 !”
交通部长:
“东南沿海的核电站与位于西北的核废料处置库之间相隔数千公里,核废料的运输过程需
耗时一周左右,沿途还要经过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运输的安全问题该怎样解决?”
首相: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了。我国核废料主要通过陆路运输,长途使用火车运输,短途使
用汽车运输,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废料运输的主要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经过几十年发展,技
术上已经很成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这种方式有着长期的安全记录。我国在核废料的运
输方面也有一套严格的运输程序和保障体系。
首先,核废料将被装入特殊的罐状运输容器,这种容器可以有效屏蔽辐射,运输核废料
的火车车厢和汽车也必须经过特殊改装。其次,在选择运输路线时,有关部门将对沿途的道
路、桥梁和沿线的地形、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比较,选择出最安全的线路。在运送过程
中,武警部队将对运输核废料的车队进行全程武装押运,车队还配备有专门的导引车、保卫
车以及其他一些保障车辆。先进的设备可以确保前后方通讯顺畅,有关部门还将通过卫星全
程监控运输车队,随时掌握车队位置。车队启程前还要通知沿途各地公安、交通部门做好各
项配合工作,所有这些措施将保证核废料的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财政部长:
“据我所知,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美国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
工程预算达437 亿美元,北欧国家瑞典为了建设核废料处置库也花费了200 多亿人民币。这
么大的工程,并非儿戏,我国能否有足够的技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美国原计划在1998 年建成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但由于技术难度过高,尽管政府投
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不得不将建成时间延长至2010 年。结果直接导致
了美国40 多个核电站储存核废料的水池全部爆满,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决不能重蹈
覆辙啊!”
首相:
“的确,这个工程有很大的风险,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成功。但是,从核技术发展至
今,人类处处都在冒着风险。我们目前已经离不开核技术了,我们没有更好的路选择,将核
废料抛入公海?那会贻害子孙万代,危害地球生态,也会遭到国际环境组织的抗议,甚至引
发国际争端。将核废料运到发展中国家?虽然,那会避免一笔很大的开销,但是,谁能保障
这么多的核废料集中到一个落后地区之后会在将来制造出怎样的麻烦。一旦出了问题,我们
就成了各国攻击的对象,有的国家就会趁机出来踩咱们一脚。所以,这个险我们一定得冒,
我认为也值得冒!”
外交部长:
“那我们何不把废料运到俄国?他们既有充足的技术保障,又有优越的条件。而且,俄
国也表示出了愿意帮助它国处理或掩埋核废料的意愿。我们向来有这么多的合作,两国目前
关系也还稳定,只要我们有意项,合作应该很愉快。这是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呢?”
首相:
“单纯从解决核问题上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俄国目前打算利用他们的
核废料处理技术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进一步垄断核废料处理技术。试想,一旦全球的
核废料处理都要依赖俄国,那么它们早晚有一天会因此把握住各国的死脉。我们应该要时刻
警惕,我们两个国家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我们不能打破这种平衡。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可以加强与俄国的技术合作,但不能简单地将废料交给俄国处理。”
H 教授:
“虽然,我对政治不甚了解,但是,如果大家对我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没有信心,那就
实在是多虑了!我们有信心保证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甚至可以替别的国家处理废料。我们
的核废料处置库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会将高放射性核废料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将
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 米的处置库内。为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铀矿矿藏一般都
蕴藏在断层较多、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但是只要我们不开采它们,这些铀矿床并不会对
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的核废料处置库建设在一个没有地质断层,地壳运动稳定的地
方,深度比铀矿床要深很多,周围又设有防护辐射的工程屏障,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既
然与地表隔离条件不好的铀矿床都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专门建设的核废
料处置库必然比天然的铀矿床更加安全。
而且,我国的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了生物抗辐射的奥秘——环状DNA 结构。研究表
明被紧紧捆绑在一起成环状的微生物DNA 结构,是绝大多数细菌能够抵抗辐射的根本原因。
而一种被称为红细菌的微生物能够抵挡150 万拉德的辐射量,其抵抗能力是地球上其它生命
体的1000 倍,是人体的3000 倍。这使得这种微生物能够作为可靠的“工人”,在核辐射严
重的地区清除核废料,并将核废料转变成可再生使用的其它物质。此外,由于能够抵御恶劣
的气候环境如脱水、低温等,这种微生物还是极少数能在北极生存的生命体之一。这一发现
对保护人类免受辐射损害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可能因此而问鼎诺贝尔!哈哈哈,各位,难道
您们还对此还没有充足的信心么?”
⋯⋯
第三项:表决
8 票赞成票 2 票反对票
提案经讨论通过。
第四项:宣布会议结束

推荐一个崭新的文献互助、资源检索、专业交流的平台,你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快的资源互助,学到最新的文献检索技术! 网址:http://www.ziwu.org/   a=duanz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朕要休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5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5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一下:本人看贴和回贴的规则,好贴必看,精华贴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